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量到质 基金子公司全力备战再出发

2016年08月22日 08:01    来源: 和讯    

 

  过去3年,资管业最大的亮点便是基金子公司规模狂飙突进,从0到11万亿,基金子公司用很短的时间走了其他行业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路。但近期监管层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些新规则下,基金子公司将从过去的追求“量”,转变为追求“质”。
  过去3年,资管业最大的亮点便是基金子公司规模狂飙突进,从0到11万亿,基金子公司用很短的时间走了其他行业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路。但近期监管层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些新规则下,基金子公司将从过去的追求“量”,转变为追求“质”。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基金子公司积极根据新政策进行调整,寻求股东增资,转变业务方向并进行人员调整,可以说,基金子公司正在为“二次出发”做准备。
  增资将成“标配”
  目前新规中的一个核心是基金子公司发展受资本金约束,这意味着有多大能力才能做多大规模。对于基金子公司来说,想要继续迅猛发展,必须走增资之路。据了解,目前基金子公司都在积极向股东申请增资,但暂时还未有已确定增资的消息。
  按照征求意见稿,基金子公司2016年前的规模存量不计算、不续期,2016年后的增量开始计算。仅以可对比的前20家公司来看,上半年增量较多的是建信资本、博时资本等,合计有6家公司上半年规模增资超千亿,也有一些基金子公司规模有所下滑,如天弘创新、融通资本等。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基金子公司可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规模增资较大,需要耗费资本金较多,本身存在增加净资本压力,同时也存在缩减规模压力。
  第二类是规模和净资本基本打平的公司,目前看这类是主流。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业务人员表示,该公司目前完全按照净资本规模来做业务,尽量不接增量,以免有较好业务时受到约束。
  第三类是本身业务较少、受到净资本约束小的基金子公司。一家小型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业务规模很小,仍存一些规模上升的空间,只要新增业务不对资本金带来太大消耗就会去做,万一出现盈利强的业务,就还有空间。
  总体上看,基金子公司想要获得大发展,增资将是未来“标配”。正如信托公司一样,每年都有30%~50%的公司选择增资。一个数据对比更为明显,纳入统计的79家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合计为52.4348亿元,平均6637万元,而69家信托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为25.61亿元,两者相差甚远。若考虑信托公司过去的利润等,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公司在净资本上差异更大。数据显示,过去仅有少数子公司宣布增资,如前海开源、东方汇智、永赢资产等,民生加银、易方达旗下基金子公司也有增资。
  股权激励的疑惑
  基金子公司3年前诞生之际,除了业务上的创新外,一些公司在股权结构上也纷纷突破,实施了股权激励,这一类公司增资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纳入统计的78家基金子公司中,属于基金公司全资的有55家,占比达到70.5%,这意味着30%左右的基金子公司中多数采取了股权激励的模式。
  基金子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多为核心高管或员工设立“有限公司”或“有限合伙企业”等,再以这一公司参股基金子公司。基金子公司股东中存在上述情况的公司数量达到13家。
  实际上,在2013年、2014年,基金子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是业内创新之举,股权激励主要实施于子公司高管或业务骨干身上,但也有些机构对母公司高管或员工持有子公司股权开了一些口子,其中不乏大型基金公司。

(责任编辑:张桔)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量到质 基金子公司全力备战再出发

2016-08-22 08:01 来源:和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