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M2与M1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创历史新高,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2%,较上月末较大回落,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5.4%。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新增社会融融规模4879亿元。
就在M1、M2数据公布之后,微博突然就出现了“房奴立功了”的热搜,这是为何?究竟M1、M2是什么?
科普小贴士
在说正事之前,小编先来给大家普及下小姿势吧,其实除了M1、M2之外,还有M0、M3……
是不是瞬间觉得有点懵呢?没关系,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简单来说,这各式各样的M实际上是根据其流动性强弱来依次命名的。
流动性:
M0>M1>M2>M3
M0=现钱
即流通中的现金,最灵活,是我们可以马上花的钱。
M1(狭义货币)=活钱
=M0+企业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是那些需要从银行中取出来,才能买买买的钱哦。
M2(广义货币)=闲钱
=M1+企业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现在所说的货币政策大多指的是M2,指的是一段时期内,可供大家用的货币总量。没M1那么灵活,必须得等存款到期后,才能取出来用。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这个平时用的不多,就不单说啦。
总之,M0、M1、M2、M3都是衡量一国之中有多少“钱”的指标。 如果钱多了,物价就有可能上涨,钱少了物价就有可能下跌。
数据背后的秘密
了解了“M们”的含义,那么他们的涨跌一般意味着什么呢?
(图片来源 东方IC)
①M1过高M2过低
当M1过高M2过低时,则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多,投资意愿强,经济扩张较快。此时企业也愿意以更高的成本融资,储蓄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这样人们会把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 商品和劳务市场普遍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
②M2过高M1过低
当M2过高M1过低时,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钱不愿意进入实体循环中,都堆积在金融体系内,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继而影响实业投资和经济增长。
“房奴们”真的扛起一片天?
有人说7月的数据全靠“房奴”撑着,真的是酱紫咩?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由此看来,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确实增长较为突出。
不过,这主要是由于:
①企业贷款季节性波动较大,7、10月等本就是贷款“小月”
②在经济调结构、去产能、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总体信贷需求确实不如住户部门旺盛。
③企业多渠道融资对贷款形式成一定替代
因此,过分解读某个月份的数据,的确也不是那么合适。
钱流到哪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房奴”立功的表像,我就想知道钱到底去了哪,总不可能莫名就消失了吧。
消失自然是不可能,但是钱的流向确实呈现出“避实就虚”的现象。
①社会资金转向购买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如股票、基金等产品)
②由于当前市场前途不定,因此即便获得融资的企业,也未必会将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机构调整中,反而转为银行存款或是参与到诸如房地产等领域的炒作投机中。
③还有一部分可观的融资资金流向了国外投资市场。
敲黑板、划重点!!!
其实,这里还有个神秘的第四条,钱没准流到了小编的兜里
(哈哈,开玩笑啦,不然小编哪还会在这里苦哈哈的码字……早去辣磨大的世界看看了)
最后,小编想说,钱流到哪里,哪里自然高兴,可以热情恣意。可是如果都是“避实就虚”,没有实体作为依托,所形成的繁荣局面可能也就不过只是幻影虚相。所以,“快到我的碗里来”,钱流,只有引向实体经济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