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各路商家蹭热度卖产品 借热点营销别没了底线

2016年08月18日 10:01    来源: 北京日报     潘福达 洪嘉琳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实习生 洪嘉琳

  热点话题总能引爆网络流量,还能顺路为蹭热点的商家带来真金白银。这几天,影视明星王宝强离婚事件继续发酵,商家也纷纷借势营销,兜售自家产品。但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商家借负面热点事件营销,不仅销量没上去,还引来了消费者的反感和争议。

  王宝强同款军鞋、宋喆同款黑框眼镜、马蓉同款衣服……身处舆论漩涡中的这几位焦点人物都成了淘宝热搜词。一张宋喆戴着眼镜的照片成为众多淘宝商家的“卖家秀”,眼镜价格从12元到398元不等,甚至是卖拖鞋、床单、土鸡蛋的商家也打着“宝宝不哭”的广告语,蹭着事件热度卖产品。

  饭店也来凑热闹,借“王宝强”搞起了营销。有网友在微博透露,燕郊某烤鸭店就在门口竖了个大红牌子:“身份证名字里带有‘宝’字的就餐享受8.8折,带有‘强’字的就餐享受8.5折,带‘宝’‘强’俩字的8折,带‘王宝强’的白吃白喝!宝宝不哭,宝宝挺住!”记者昨日拨打该饭店电话询问,对方表示“活动确实是有,还会持续几天”。网络搜索结果显示,全国打出这样广告语的饭店还不少。

  不过,这类借势营销效果并不明显。拿“宋喆同款眼镜”为例,在综合排名前28位的眼镜中,成交量为零的商家共22家,最多的一家只显示“11人付款”。记者咨询发现,很多商品都是自王宝强发离婚声明后立即挂到网上的,但销量惨淡。一家订制王宝强动漫头像T恤的商家说:“以为会卖得不错,但几乎没人买。”

  噱头商品在网上被大量转载,成了网民们调侃的谈资之一,但没有多少人为此买账。“要说淘宝上春晚演员的‘明星同款’还能让人有购买欲,那‘马蓉宋喆同款’我是真提不起兴趣。”“网购党”孙女士昨天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引来不少朋友点赞。“人家离婚本是伤心事,店家却用来炒作,表面上是支持,实际上是为了利益,太不厚道了!”一名网友的微博评论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对商家们搭车营销的行为,淘宝相关负责人昨日回应记者说:“在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且不危害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平台方面愿意以最大的善意尊重并为想象力创造空间。同时平台方面也在密切关注,确保想象力不被滥用,避免消费者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影响健康有序的交易环境。”

  记者手记

  热点不是想借就借

  互联网时代,借热点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宣传推广的“新姿势”,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里约奥运会让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火了起来,“洪荒之力”成为产品促销热词;“葛优躺”红了之后,碎花T恤成了电商“网红”单品,卖得不错;再之前,“小李子”捧得奥斯卡小金人,商家营销创意应接不暇,引得网友叫好。

  但王宝强离婚、优衣库不雅视频等热点事件的营销案例,不仅促销效果有限,还会引发争议。另一方面,热点事件升温快降温也快,很难维持销量的稳定增长。曾有淘宝商家贴出“不卖日本产品”“停售菲律宾芒果干”的标语,但几天之后,营销标语撤掉,生意照样做。

  同是借热点营销,为何效果迥然不同?

  “热点,不是你想借就能借的!”品牌营销专家魏家东表示,“时政类、灾难类、负面类”热点如借势需谨小慎微,商家应提前预判事件的性质、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从情感角度来看,负面新闻已经伤害到了当事人,靠这个热点给自己商品贴金,虽说不触及法律底线,但落井下石的姿态令人反感。至于那些“审丑”、“互喷”、“揭伤疤”式的营销闹剧,违背的是社会公序良俗,挑战的是社会公德。这类“毁三观”的营销案例,还是别再出现为好。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