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亦欣
近日由上海国际信托发行的《上海信托香花石系列·中国字画艺术品投资(嘉世华年)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仅兑付本金,艺术品信托沉寂多时再受关注。
有统计数据显示,信托公司从2007年开始探索艺术品信托,产品于2011年达到发行量峰值。但随着艺术品市场行情疲弱,艺术品信托风险集中暴露,以致艺术品信托逐渐销声匿迹。不过,尽管市面上集合艺术品信托身影难现,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托资本“下沉”,通过家族信托等多种形式服务艺术品市场及艺术家来寻求发展机遇。
艺术品信托
发行量逐年走低
近日,一款 “香花石”艺术品信托,到期后仅兑付投资本金。
据了解,“香花石”产品于2011年发行,投向为中国历代字画艺术品,投资顾问为上海嘉世华年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信托产品共3000万份,每份为一元,分为A、B两类委托人,B类投资人为A类投资人提供投资本金安全保障。该产品发行方上海信托在官网发布声明称,“香花石”产品为上海信托发行的一款无预期收益率信托产品,信托合同中没有以任何形式承诺或暗示收益保障。“产品存续期间,我公司依照合同约定充分履行了受托人责任,本着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努力为A类投资人争取利益,采取各种措施促使B类投资人履行合同义务,及时追加增强资金,最终避免了近年来因艺术品市场持续低迷而造成的A类投资人的本金损失。”
事实上,这只是艺术品市场高位时,信托公司众多试水产品之一。用益信托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信托公司共发行艺术品集合信托产品45款,同比增长幅度达350%。2011年艺术品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550075.5万元,达到历史峰值。
2012年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底,2012 年春拍成交额为 281.60 亿元,同比去年春拍下降了 34.27%;截至12月19日,大中华地区艺术品秋季拍卖成交总额为255.9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同期下降约50%。
艺术品市场调整为艺术品信托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2012年有12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34款艺术品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33.46亿元,发行规模降幅同比下降39.5%。当年清算艺术品信托产品中,过半为提前清算。
此后,在市场高点成立的这些艺术品信托多次被曝光存到期流动性风险,如2014年某信托机构公告称,旗下一款艺术品信托共持有中国书画类艺术品23件,由于2014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以及礼品市场急速降温,对艺术品的销售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经与投资顾问及其他相关人士反复沟通,已达成部分艺术品销售意向,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信托计划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到期信托财产或将无法全部变现。
艺术品市场行情走低直接影响了艺术品信托的发行量。根据用益信托提供的数据,截止到8月11日,2016年没有一家信托公司推出艺术品信托产品,2015年共推出了5款产品,发行规模仅有1.38亿元;2014年推出了11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规模7.95亿元。2011年以来,艺术品信托的发行量逐年下降。
“艺术品由于在鉴定、定价、流通等环节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而,专业性要求相对较强,同时信托公司缺乏专业的估值人才。”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艺术品信托的期限相对较长,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大,部分艺术品信托在产品到期时亦面临变现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格上理财研究员樊迪认为,首先,艺术品信托属于一种非主流信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艺术品本身受众就不太广,基于艺术品设立的信托也因此少有人问津;其次,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存在较大泡沫,价格和价值不匹配,造成投资者对这种类型的信托都有一些抵触;再次,艺术品的真假评估难度较大、花费较高、定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透明度低等原因,造成信托公司也没有意愿大量发行艺术品信托。
资本下沉
新模式显现
不过,尽管用益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无新发集合艺术品信托项目,但其实有市面上仍有专注艺术品的信托计划,但名称中无“艺术品”字样,更多信托资本“下沉”,通过服务艺术品市场及艺术家来寻求发展机遇。
建信信托曾在今年年初推出过一款艺术品消费信托,并很快募集了2亿元资金。该艺术品消费信托产品由建信信托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及“青年艺术100”品牌合作,建信信托为受托人,负责投资资产、运行和管理,成立“梧桐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产配置类9号投资单元第1期”,募集资金投资于“艺术品消费1号单一信托计划”信托受益权。委托人在信托计划运行期享有3次消费权,可选择行使消费权购买艺术品,也可选择放弃消费权。若选择放弃消费权,委托人可获得全部投资本金和收益;若选择消费,则需要抵扣艺术品消费金额。
而此外,百瑞信托作为股东之一成立北京缪斯金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资料显示,上述企业与百瑞信托合作开展艺术家及收藏家家族信托业务,通过设立文化艺术基金、艺术学术研究及教育培训业务等方式,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树立缪斯金服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