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5年6、7月的大跌,已经过去一年了,A股市场逐渐有筑底企稳的迹象,但曾被寄予厚望的新三板,却仍然在一级市场大扩容与二级市场大萎靡的矛盾中挣扎。
◎每经记者 王砚丹
距离2015年6、7月的大跌,已经过去一年了,A股市场逐渐有筑底企稳的迹象,但曾被寄予厚望的新三板,却仍然在一级市场大扩容与二级市场大萎靡的矛盾中挣扎。
7月27日(本周三),新三板做市指数(899002)连续第16个交易日以阴线报收,盘中一度下探至1104.13点,尾市略有上翘,收于全天次低点1106.96点。距跌破去年7月8日创下的低点1103.78点仅一步之遥。
今年以来,新三板虽有创新层等重大利好出炉,但二级市场上鲜有像样而持续的反弹,自年初以来,三板做市已经下跌23.02%。相比去年4月高点2673.17点更是下跌58.59%,形成了标准的长熊通道。
下跌因素一:流动性之殇
为什么新三板的成交如此萎靡?从目前情况来看,流动性紧缩、监管趋严背景下挂牌公司风险暴露,成为压制新三板估值的重要因素。
虽然近期新三板挂牌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新三板仍然延续了2014年1月以来的扩容潮。截至7月27日,新三板挂牌家数已经从去年末的5129家增加至7878家,年内已增加了2749家。而就在7月27日,创业板已上市公司数量不过518家。
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500万元的门槛,也并未降低。即使可以通过券商资管产品等间接投资新三板,但一般来说,这种资管产品100万元的门槛也制约了许多散户的进入。
华泰证券在7月25日发布的新三板周报中指出,目前,流动性之殇已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一致预期。“虽然市场已经逐渐进入了价值重塑新常态,但是对于深陷流动性陷阱中的存量投资者来讲,如何尽快脱离流动性陷阱的惯性思维仍然占据很大的权重,这将会继续推动市场加速见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增量资金在观望,并不敢轻易入市,存量资金由于产品期限的临近,退出的意愿在逐步增强,这直接导致了资金端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不均衡,加速着市场的见底。”
下跌因素二:风险在暴露
在监管趋严背景下,挂牌公司风险暴露,也是让投资者现阶段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
如之前被市场关注的ST哥仑步(835494)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庆华,在辞职前2个月将持有的公司股权全部质押,并在股权质押后失联,导致公司面临摘牌风险。而参仙源(831399)则被查出2013年虚增利润,被证监会行政处罚。
另外,朗顿教育(831505)、中成新星(831610)因未按规定期限披露2015年度报告被实施了强制摘牌。腾楷网络(831164)、扬开电力(831245)、泽辉股份(832122)、无锡环卫(832668)等同样因为未披露2015年度报告,主动提交了终止挂牌的申请。
诸如此类的情况并不少见。而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一些停牌重组的企业,也未能顺利实施重组,从而导致复牌后股价暴跌,进一步拖累了市场。如品尚汇(833788)在停牌173个自然日后,从重大资产重组变成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而复牌,复牌首日下跌35.24%。
不过,市场人士对于因监管而逐渐规范的新三板市场,则报以相对乐观的态度。
华泰证券指出,目前的新三板市场,从企业、投资人到中介机构,对于新三板的多样化资本需求已经到了非常强烈的程度,这些刚需也成为市场急需质变的内在动力。“今年是定调的监管年,其实就是新三板的质变年。监管问题其实正是为了解决公司治理规范等多层次资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放开其他的资本需求,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而这个质变的本质就是存量企业优胜劣汰、增量企业越来越好。”
华泰证券因此认为,目前的新三板市场已经逐渐进入了左侧可关注区间,但从时间角度看,风险偏好继续低迷、产品到期带来的市场加速出清将推动市场在今年继续触底。因此“对于投资者的建议是下半年准备弹药,多看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