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整体运行趋平稳 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6.7%左右

2016年07月16日 08: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2016年二季度GDP数据点评

  ■连 平 周昆平 陈 左 刘学智

  观点摘要:

  2016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54.1%,比第二产业高出1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去年上升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去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是稳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动能。投资增速小幅下降,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是主要原因,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1%,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升。在全球出口不振的背景下,出口持续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消费运行稳中微升,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

  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亮点和积极因素。结构调整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增长动能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大部分省市能够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速,以煤炭、钢铁、石油以及重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少数省份经济增长乏力,这些省份增长放缓正是全国结构调整的一种表现。二季度企业生产回稳,工业增加值提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3%,比第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去产能稳步推进,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就业形势平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可能严重影响经济增长,需要重点关注并采取积极措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内外部多方面不确定性,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更为精准和差异化的调控举措。随着全方位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经济运行环境正在改善,近几年增长持续下行态势可能得到改变,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6.7%左右。

  二季度经济运行平稳

  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8%,符合笔者预期。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1%、6.1%、7.5%。第三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高出1.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4.1%、39.4%,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上升3.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6月份投资增速下降,出口持续负增长,商品消费零售增速提升,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从三次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占经济总量的6.5%;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占经济总量的39.4%;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占经济总量的54.1%,比第二产业高出1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去年上升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去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9.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5%。第三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稳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动能。

  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速小幅下降,出口持续负增长,消费增速稳中有升。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比去年下降1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同样下降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1-6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3.3%比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8%比去年下降7.3个百分点。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市场的预期走弱,外需疲弱导致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放缓,去产能进程推进影响到相关制造业领域投资,企业缺乏自主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和意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降低也影响投资行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比去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1-6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20.3%,保持较快增长,比去年上升3个百分点。4月份到6月份出口增速分别为-1.8%、-4.1%、-4.8%,外需环境未出现根本性好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出口不振是全球现象,主要经济体和亚洲周边主要国家出口都出现持续负增长,并且整体跌幅超过中国。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消费运行保持平稳。餐饮收入增长11.2%,与房地产销售相关的建材和家具消费增长15.6%,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达到28.2%。6月份消费同比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比5月份提升0.6个百分点,消费运行呈稳中有升特征,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

  当前经济运行的

  主要亮点和积极因素

  二季度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主要出现三个亮点。

  一是结构调整效果持续显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能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创出新高。中西部地区发展。从地域分布看,全国大部分省市都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部分中西部省市上半年可能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华北、东北以煤炭、钢铁、石油以及重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少数省份经济增长乏力,这些省份增长放缓正是全国结构调整的一种表现。从能耗情况来看,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经济增长效率提升。

  二是二季度企业生产回稳,市场整体处于缓慢回暖的过程。二季度工业生产提速,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比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回稳迹象明显。工业生产回暖带动第二产业增长阶段性提速,二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3%,比第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二季度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5%,比第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在降税清费、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的作用下,企业经营成本得到降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生产提升。年初以来工业产品价格整体回升,PPI降幅持续收窄,工业通缩压力逐渐减弱,反映出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三是去产能稳步推进,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为-9.7%、-1.1%,过剩行业产量下降,反映出去产能进程积极推进。与此同时,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1.7%,就业市场保持稳定,去产能带来的压力可控。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有助于防止和缓解结构调整带来的社会问题。从工业产业内部看,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的主要是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行业等,上半年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手持机、核能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的工业产值增速分别达达28.2%、88.7%、23.2%、24.9%、28.1%,产业内部结构正处于调整优化过程中。

  民间投资持续下降

  需引起重点关注

  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可能严重影响经济增长,需要重点关注并采取积极措施。进入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已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今年1-6月份民间投资增速骤降至2.8%,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了6.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具有顺周期性特征,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行时期以及经历过资本市场波动之后,民营企业对跨越周期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信心走弱,投资积极性下降。政府逆周期政策调节对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大量稳增长政策带动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增长,带动的主要是国有经济,导致民间投资增速偏低。2012年以来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银行信贷倾向于国有经济部门,国有企业在持续加杠杆,民营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增加。

  民间投资中接近45%是制造业投资,30%左右是房地产投资。近几年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共同下降,二者具有趋同性。虽然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整体回升,但主要是国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大投资,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力度并未增强。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下降,目前占比为62%,依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必将严重拖累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影响。

  民间投资的关键是对未来的信心,要明确并落实信息技术、新型制造业、创业创新等重点行业的规划和发展脉络,制定奖励和扶持政策,让企业看得清方向、看得着前景,重拾投资信心。深化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不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的公平投资环境,调动各方主体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激发投资的潜在活力。

  下半年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内外部多方面不确定性。全球市场需求疲弱,全球贸易规模仍有萎缩的可能,外需疲弱影响中国出口和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美国仍有可能再次加息、英国退欧、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抬头等外部因素导致国际资本风险偏好下降,外部环境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带来联动风险隐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即将全面铺开,从长期看产能过剩治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但短期内可能加重经济下行压力。今年基期调换后CPI权重有所变化,降低了对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下半年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抬升作用减弱,但供求关系偏紧的商品依然容易受到价格抬升作用的影响,如果有投机行为介入,猪肉、部分蔬菜价格以及房价仍有阶段性飙升的可能,需引起重点关注。当前投资增速仍有下行压力,叠加投资效率的持续降低,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面对以上众多极其复杂的挑战和结构性难题,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更为精准和差异化的调控举措,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落地,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重点项目支出,尽快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加大定向调控力度,考虑到目前基准利率已达历史最低,企业融资成本已有明显下降、且融资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与中介机构收费高有关,局部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再度降息人民币可能承受新的较大的贬值压力,因此不应轻易下调基准利率。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可以小幅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冲外汇占款减少、保持流动性在合理状态。稳步推进产能过剩治理,制定明确的产能治理方案和目标,引导行业整合调整,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房地产政策应更多地因城施策,防止重点城市市场交易急速升温后因政策骤然收紧而使市场快速冷却。

  三季度之后全方位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经济运行环境正在改善,近几年增长持续下行态势可能得到改变,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6.7%左右。经济增长动能持续转变,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会超过60%,投资的贡献率在40%左右,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为负向拉动。

  (连平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周昆平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陈左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学智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