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一拖多愈演愈烈 多达30只基金令人质疑
迷茫的股市,萧瑟的公募。当基金行业随股指同时底部徘徊时,基金行业的人才危机进一步显现了出来,无可奈何之际,基金经理的一拖多成为常态,曾经的天花板数字是20,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30。
相关媒体报道,1月底时博时基金的陈凯扬管理着20只产品;而根据6月下旬某媒体的统计,博时基金的陈凯扬是全市场管理基金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其单独管理的基金数量高达30只,参与管理的基金达到32只,他管理的产品多是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基金。天弘基金刘冬以19只基金的管理数量紧随其后,刘冬管理的基金主要是被动指数型基金。
有业内人士分析,通常一位基金经理管理2到3只基金比较正常,其管理4到5只基金也在正常的范围内,倘若其管理几十只基金,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他能记全所有的名字吗?
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
数据显示,2015年总共成立826只基金,总发行规模达到1.66万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228只,发行规模3597.82亿份;混合型基金404只,发行规模1.05万亿份。而进入2016年以来,截至1月28日,共成立基金36只,发行规模为345.9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7只,规模为33.41亿份;混合型基金13只,规模为48.27亿份。
从理论上说,应该有826名基金经理与去年的新基金一一对应,但实际上,管理这862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数量只有677位,人均管理量为1.3只。而考虑到这其中有许多基金还是双基金经理,甚至是三基金经理配置,也就是说不少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还要高很多。
然而,在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暴增的背景下,行业人才流失率却不断加剧。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离职基金经理数量达到301人,远超2014年全年的207人。与此同时,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也被拉低,1220名基金经理平均年限仅为2.75年,逾400名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在一年以下。
内外因合力的交织下,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根据某媒体的统计,目前全行业1320位基金经理,管理3049只基金产品,人均管理基金数量为2.31只;从基金公司来看,万家、鑫元、兴业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均管理基金数量为4.17只、4只、3.71只,在各基金公司中位居前列。
分析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之时,基金业内的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还是因为基金公司的产品发得太多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人才培养跟不上,因为要培养出一位合格基金经理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有些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培养,也不一定适合当基金经理。同时,亦有相关的分析人士表示,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基金公司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是基金公司也鼓励能者多劳,因此才会出现同时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
谁是全能型选手?
明星公募基金经理任泽松“一拖七”,管理7只基金,是公募界最繁忙的基金经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例如国泰基金有多位基金经理旗下管理的基金比任泽松多:如从新华社转型的基金经理邱晓华,目前就担任国泰基金旗下10只基金的经理;基金经理樊利安目前管理9只基金;同时管理5只以上的基金经理也不在少数。
不仅是上海的基金公司,深圳的基金公司中也同样有全能型战士,例如鹏华基金。6月20日,鹏华基金旗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鹏华丰茂开始募集,资料显示,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祝松已是鹏华普天债券、鹏华丰润、鹏华产业债、鹏华丰华等4只债券基金(若有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的基金经理,并与王宗合、彭建辉、刘方正、初冬共同管理着鹏华金城保本、鹏华弘泰、鹏华双债加利等3只产品,加上新基金鹏华丰茂,祝松参与管理的基金数量将达到8只。
鹏华基金中,一拖多的还有另一位基金经理李君。6月20日开始募集的灵活配置型基金鹏华兴益,李君将出任基金经理,而李君当前已经在单独管理鹏华兴华、鹏华弘安、鹏华兴利等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并与袁航、刘太阳、刘方正等共同管理鹏华弘盛、鹏华弘利、鹏华弘泽、鹏华弘润、鹏华品牌传承等5只基金。如果加上正在募集的新基金,李君单独管理的主动基金将达到4只,参与管理的主动基金产品将多达9只。
不过,上述基金经理们在博时的陈凯扬面前都“黯然无光”了,陈经理单独管理的基金数量高达30只,参与管理的基金达到32只,他管理的产品多是中长期债券和货币基金。而观察注意到,他所管理的多只产品至少在去年业绩不俗,其中博时双月薪定期支付债券收益最高,达到16.15%;博时岁岁增利一年定期开放债券也达到了15.21%;博时现金收益货币A的收益为3.52%。
如何选择一拖多类产品?
或许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一拖多类的产品,基金经理“一拖多”对业绩影响因素包括两种:一种是基金类型。如果管理的都是同类型指数类产品、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对这类产品的业绩影响不大;但对灵活配置基金、混合基金等主动管理基金影响就比较大;第二种是基金规模,如果基金规模相对偏小,即便是主动基金多管理几只影响也不大。如果基金规模较大,同时管理较多产品就会受到明显影响。
业界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就是“买基金就是买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将深深烙印在其掌管的基金中。但从个人精力的角度来说,基金经理投资精力有限,若一人管理过多产品,势必会影响基金长期业绩,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时注意旗下基金数量,对于单人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尤需谨慎。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的基金经理“一拖多”,可能只是挂名,并不管理,投资者选基金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该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长、业绩最好的那只基金。
综上所述,实际上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一拖多类基金,能给投资者实实在在地赚来真金白银的基金经理才是我们应该聚焦的重点所在!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