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工银瑞信高增长遇阻 “老鼠仓”来袭

2016年07月05日 07:23    来源: 时代周报    

  [摘要] 在“老鼠仓”的阴影下,工银瑞信似乎并未受影响,依旧规模猛增。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工银瑞信的规模已超过4823亿元,取代易方达成为第三大基金公司。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袁方晨 发自上海

  又一起“老鼠仓”案开庭,这一次,涉案者是原工银瑞信基金经理王勇,四年间共获利249万余元。

  工银瑞信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员工已于2015年上半年因个人原因离职,对于其离职后的情况我们前期并不知情,也是刚刚从报道中得知有关情况。”工银瑞信所说的“离职后的情况”,指的是王勇于2015年11月4日自动投案,东窗事发。

  在“老鼠仓”的阴影下,工银瑞信似乎并未受影响,依旧规模猛增。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工银瑞信的规模已超过4823亿元,取代易方达成为第三大基金公司。这一佳绩,不知其大股东“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对此有多少贡献;也不知道,王勇“老鼠仓”一案是否会继续发酵,工银瑞信“行业前三”的位置能否坐得足够牢靠。

  一不愿具名的基金公司中层称,工银瑞信规模的高速增长,工商银行可谓功不可没,其在渠道上给予了工银瑞信很大的帮助。而另一位基金公司高管甚至大胆预言,工银瑞信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国内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不过,工银瑞信相关负责人虽然对时代周报记者肯定了股东的优势,但认为这并不是绝对的作用,该负责人称,工银瑞信的渠道是非常市场化的,截至2015年底,工银瑞信公募基金规模非工行占比已接近60%。工银瑞信把这良好的发展势头归功于业绩和产品布局。

  激励机制难逃“老鼠仓”

  6月21日,原工银瑞信基金经理王勇“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一案在北京二中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间,王勇担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在负责管理“工银瑞信消费服务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保本2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资金”“工银瑞信保本3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四只基金产品期间,利用因管理上述基金账户组而掌握的有关投资决策、交易等方面的信息,违反规定,曾利用亲戚名下(舅妈、姨妈)的资金账户同时买入或卖出他所操作的股票,四年间共获利249万余元。

  处罚仅仅是罚款与市场禁入,那还需要追溯到9年前唐建、王黎敏等首批“老鼠仓”东窗事发的时代。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实施,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正式入刑,此后,多位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获刑。

  据公开资料,王勇在2011-2015年间,曾任工银瑞信研究部副总监。显然,他对“老鼠仓”的研究却并未与时俱进。获利249万余元、官至“研究部副总监”、管理保本基金、“不知道这是违法犯罪”……这些细节让这一起“老鼠仓”显得有些啼笑皆非。有业内人士甚至戏谑,“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工资,是否真低到让一个做保本基金的中层也动起了做“老鼠仓”发家致富的地步了?

  一位熟悉工银瑞信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否认了这一猜测,他说,工银瑞信的薪资是比较市场化的,并没有低于同业,且对基金经理有长期的激励机制。某银行系基金公司高管也称,“银行系基金公司投研部门的薪水和同等级基金公司差不多,只是中后台部门会有较大差距,有些部门的薪水甚至仅有别家的1/3。因为投研是核心部门,所以公司并不会砍掉他们的薪水”。该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基金经理做“老鼠仓”与是不是在银行系基金公司并没有关系,归根结底,还需从基金经理本人的道德和公司的风控上找原因。

  而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在风控上该做的,已经做了很多了。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内幕交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除了品牌上的影响外,也会造成相关基金投资业绩上的变化。“比如基金经理现在低价时先用私人账户买入相关股票,再用公司账户买,这时股价就变高了,那自然会对公司投资业绩有影响,所以公司会一再提醒、警示员工遵守有关基金行业从业人员的各类规定。但有些基金经理会觉得,自己以此为业,却什么也不能做,难道自己的钱就只能放银行了吗?最后明知故犯。这就是个人操守的问题。”

  工银瑞信也坦言,公司在风控上所做的工作并不少,甚至因为是“银行系”,要求得更加严格,公司一直根据监管要求,从制度建设、合规教育、行为管理、日常检查等多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落实三条底线(即不得开展内幕交易、不公平交易、老鼠仓)的要求,加强对投资管理人员的管理。包括每年对投资管理人员进行持续的法律合规教育,结合行业案例讲解法规要求、违法的法律后果;明确禁止员工个人买卖证券,投资管理人员的配偶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买卖证券需进行事前审批。

  然而这些,在王勇眼中,只是一纸规定。“有人质疑他的业绩并不比普通投资者好,何苦去做‘老鼠仓’。但其实,这是结果导向的推测。做之前,谁也不知道会获利多少,比如有基金经理做‘老鼠仓’还亏了钱,但有人却获利千万,这都是不一定的。王勇就是有贪念,与他业绩是否好并没有关系。”上述基金公司高管分析。

  旗下基金业绩冰火两重天

  “老鼠仓”似乎是工银瑞信近几年发展过程中仅有的坎坷,其规模和业绩上的发展可谓风头正劲。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6年上半年,工银瑞信除了因超过300亿元的增长,在资产总规模上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在其他细分排名上其也变现不俗:非货币基金规模为2472.30亿元,排名第一;货币基金规模为2351.53亿元,排名第三。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工银瑞信的飞速增长开始于2013年下半年:从2013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其公募部分总规模增长超过3000亿元,权益类的规模更是从56亿元涨至468亿元。工银瑞信本是家以债券型基金见长的公司,却在权益类基金市场攻下了一席之地。

  2013年下半年,工银瑞信前瞻性进行了工银金融地产和工银信息产业两只行业股票型基金的布局,这两只行业基金一举包揽2014年主动股票型基金冠、季军。2014年公司股票投资算术平均收益率达33.90%,排名位居第一。

  “2013-2014是大好的发展年。我们也有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培养基金经理,再根据特点让他们管理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工银瑞信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6年上半年,权益类投资方面,工银新蓝筹、工银文体产业2只基金分别逆市获得0.2%、11.31%的回报,位列股票基金业绩第8位和第3位;工银瑞信双利债券A/B回报均居同类第1位、第3位;工银60天理财债券B以1.78%的回报位居同类448只产品业绩第2位。

  然而,工银瑞信旗下基金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其不少股票型基金在后半段艰难挣扎,工银聚焦30股票、工银生态环境股票、工银国企改革股票、工银研究精选股票、工银养老产业股票、工银医疗保健股票、工银互联网加股票、工银创新动力股票、工银高端制造股票更是齐刷刷地在135只同类基金中排在了后35位。

  每当“老鼠仓”事发,基金公司往往会选择把矛头指向涉案基金经理本人,但基金公司也躲不过这场风波。2015年年初,证监会通报了11家基金公司因涉嫌“老鼠仓”而被处罚。包括华夏、海富通等5家基金公司被停止新业务3-6个月,其余6家被处责令改正。

  “老鼠仓”对于基金公司的品牌损害是显而易见的。以海富通为例,“老鼠仓窝案”让其名誉扫地,随即规模大幅缩水。这一次,工银瑞信被迫站到了聚光灯下。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工银瑞信高增长遇阻 “老鼠仓”来袭

2016-07-05 07:23 来源:时代周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