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主业不济、重组又因价格倒挂而遥遥无期的运盛医疗(600767.SH),深陷官司纠纷的上海九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九川集团)选择了让出第一大股东这把交椅。
在停牌半个月后,运盛医疗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九川集团已于6月26日与四川蓝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蓝润资产)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股份转让完成后,蓝润资产持有公司股份5350.8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69%,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根据协议,转让价格为15.7元/股,交易对价合计8.4亿元。这一价格较停牌前13.77元/股的价格溢价14%。
15.69%的持股比例显然还不够,新的大股东蓝润资产对运盛医疗还有更多想法,其计划以不超过25元/股,即较停牌价溢价高达80%的价格继续增持。
这一举动让投资者信心倍增,6月29日复牌的运盛医疗直接封上“一”字涨停板,收于15.15元。
从主业来看,自九川集团2006年入主以来,运盛医疗(当时简称为*ST运盛)业绩就一直表现不佳。为此,运盛医疗资本运作频繁,数次谋划重组、收购资产,希望以此扭转颓势,然而过程一波三折。2012年至今,公司就开始了漫长的重组、被否、重组、终止、再定增的过程中。
2012年5月底,公司曾因与九川集团商讨工业地产项目资产重组事宜而停牌,不久便作罢。2013年公司计划注入大股东资产,布局医疗服务业,然重组未能获证监会批准。2015年2月又拟定增收购医疗信息公司麦迪克斯,但半年后终止此次非公开发行事宜。
运盛医疗地产业务不振,迫切希望转型医疗信息行业以新增盈利点。在强烈的转型意愿之下,公司在2014年收购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了医疗信息行业,并将简称由运盛实业更名为运盛医疗,希望在医疗信息领域能有所作为。
然而,融达信息依然未能为运盛医疗带来实质性的业绩转变。运盛医疗2015年营业收入仅5034万元,亏损7024万元。2016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缩至仅677万元,亏损1761万元。
不满于现状,运盛医疗继续着资本运作,于2016年2月再次推出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4.37亿元,用于互联网健康生态系统建设与运营项目,发行底价为16.9元。不过预案发行价与最近一次停牌前的市场价格(13.77元)倒挂,差价超过18%。
眼着看这次募资可能再次夭折,此时大股东九川集团终于选择了退出,甩掉这个烂摊子。
九州集团自身也是官司缠身,“由于失信已被列入国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数次因“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相应股权被执行司法冻结。或许将股权套现,是九州集团最好的选择。但这部分被冻结的股权如何进行交易,还不得而知。
不足50亿元的市值,42.6%的资产负债率,运盛医疗是个较为理想的壳资源。
交易对手蓝润资产不仅溢价接盘,更提出了高溢价增持计划。自2016年6月26日起一年内,蓝润资产计划以不超过25元/股的价格增持3%-5%。该增持计划包括蓝润资产承接九川集团未完成的2015年增持计划的承诺。
接盘方蓝润资产可谓是区域地产界的一匹黑马。其母公司四川蓝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蓝润集团)2007年成立,核心业务是房地产开发。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蓝润集团的土地储备量、累积开发量、累积管理物业等重要指标在四川房企中均名列前茅。蓝润集团及蓝润资产的实际控制人为戴学斌、董翔夫妇。
从近三年的业绩情况来看,蓝润集团“弯道超车”增长迅猛。蓝润集团总资产由2013年末的64.15亿增至2015年年末的321.58亿元。两年增长了四倍。净利润也由2013年未的0.54亿元,增至2015年的13.4亿元,净利润两年增长近24倍。
由此看来,运盛医疗易主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同时,让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在接盘运盛医疗后,蓝润资产会如何进行资本运作呢?
蓝润集团曾对外称,2016年是内部“顶层设计”的关键一年。且蓝润集团对资本市场觊觎已久。“任何一家致力于永续发展的企业都不会忽视资本市场的作用,蓝润也在积极地进行准备,全方位向上市标准看齐。蓝润集团目前已经成功布局地产、金控等多个板块,相应板块的产值占比在各自行业里均已处于中上游水平。”董事长戴学斌在今年2月曾对媒体如此表示,他还称,并购或许会成为蓝润的常态。
蓝润资产表示,此次拟收购及增持行为是认可并看好运盛医疗未来发展前景,并拟获取上市公司股权增值带来的投资收益。
但显然,蓝润资产对运盛医疗的算盘不只是投资收益这么简单。蓝润集团最优势的资产便是房地产业务,在2015年还入手了诸多成都地标级商业地块,运盛医疗会否再因此转回原地产主业是未知之数。
除房地产业务外,蓝润集团还拥有与地产板块联通的能源化工、金控、物流等业务板块,资产腾挪的想象空间较大。
不过,蓝润集团并没有运盛医疗近年的战略重点——互联网医疗、大健康业务。蓝润资产表示,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后,将择机剥离上市公司原经营不良的资产,并注入医疗相关优质资产。
在易主之后,运盛医疗的资产并购、重组脚步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