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A股持续的低迷行情令很多新基金发行都陷入谷底,但即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融基金依然拼命发行新产品,而据中国经济网记者观察,这或许只是为了应对其不断缩水的管理规模。数据显示,中融旗下的公募基金中有70%都是货币基金,在为数不多剩下的基金中还已经有四只规模已经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令公司亚历山大。
中融发新品享受“痛并快乐着”
据金融投资报报道,在A股低迷之际,中融基金发行新产品的渴望却并没有减少。根据中融融裕双利债券基金的发售公告,中融融裕双利债券自6月22起至7月18日发售,该基金投资债券类品种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权益类品种的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的20%,根据WIND分类,这是一只混合型债券二级基金,可投资二级市场股票。
一边是发行新品的快乐,一边是募集的艰难,在中融融裕双利债券发行的同时,中融融丰纯债基金却延长了募集期。资料显示,中融融丰纯债基金于5月19日起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6月16日,公司决定将该基金募集截止日期延长至6月24日,理由仍然是行业惯用语“为充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据悉这只纯债基金,债券的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今年以来,在股市频频大幅下挫和行情低迷的影响下,基金发行遭遇寒冬,延长募集期、首募规模缩水成为基金发行“新常态”。截至6月15日,今年5月以来共有20只基金发布延长募集期公告,21只基金首募规模不足3亿份。
除了发行艰难以外,回顾中融基金旗下产品的业绩,其实也不尽如人意。上述提到的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均为秦娟。固定收益研究出身的秦娟自2015年10月20日中融稳健添利债券成立之日起开始管理该基金,截止今年6月17日的累计投资回报为-4%,这一业绩水平在混合债券二级基金中排名225/253名,几乎是垫底水平;她与他人共同管理的混合型基金中融新经济A/C自2015年12月23日至6月17日累计回报为-0.1%和-0.4%。这只基金净值成立以来净值一直在1元附近徘徊,因此仍然是低仓位运行。
而中融基金的整体业绩也不太靓眼。以权益类产品为例,截止6月17日,中融国企改革年内累计亏损22%,其余基金净值波动均不大,可以看出,这些仓位灵活的基金多为低仓位运行,业绩毫无说服力。
另外,公司的基金经理人数也明显“不够用”,截止6月20日,根据WIND数据,中融旗下共有基金17只,中融基金拥有的公募基金数量在同年成立的公司中排名第4。
与此同时,中融基金拥有9位基金经理,表面看起来,人均管理基金数并不多,只有2只,但事实上,由于新基金经理太多,老基金经理较少,以老带新,许多老基金经理仍然一拖四、一拖五,例如参与中融基金筹建的赵菲一人管理5只基金,拥有20多年证券从业经验的娄涛则参与管理4只基金。而纵观中融基金基金经理的平均管理基金年限仅有1.98年,这在行业内属于偏低水平。
旗下白酒分级成分级基金清盘首例
据京华时报报道,中融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中融中证白酒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本周五进入财产清算期,成为国内市场首例清盘的分级基金。
根据中融基金公告,中融中证白酒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已于2016年4月29日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终止中融中证白酒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
根据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通过的议案及说明,自2016年5月6日起,基金进入财产清算期,停止办理申购、赎回以及配对转换业务。
从成立到清盘,中融白酒基金存活仅仅不到8个月,变成了公募基金史上首只遭遇清盘的分级基金。
而投资快报报道,与中融白酒同样“苦命”的并不在少数。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分析道:“除了股市表现不佳之外,监管层对分级基金管理态度的变化,是导致中融白酒最终面临被清盘的主要原因。”在去年8月份,监管层明确表示暂时停止分级基金审批上市,这就使得这些分级基金的“分级”失去了意义,流动性受到限制,场内外套利活动也无法进行。
“中融白酒作为分级基金的首例清盘案例,显示出分级基金在市场进入低风险偏好行情后的发展窘境。”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研报指出,分级基金在2015年牛市行情中大批量发行,遗留下同质化严重、行业过度细分、市场活跃度良莠不齐等隐含问题。在近一年市场风险偏好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多只分级基金出现低存量、交易不活跃的情况,若行情持续低迷,分级基金清盘或将发生更多案例。未来,具备先发优势、基金公司有较强的运作管理能力、主题波段投资机会丰富的分级基金将逐渐成为分级基金市场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