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阴云浮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空已很久。本周二到周三(6月14日至15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将宣布利率决定。不管美联储是否决定加息,央行都有充分的措施进行应对。去年12月份美联储首次加息之前,央行已在10月份宣布降准降息。除了本国经济需要外,央行的这一举措也被市场认为是为了对冲美联储加息。
对于市场关注的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如果美联储加息,说明美国经济走强,需求强劲,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另一方面,美国加息会带来美元进一步走强,全世界资金有可能流向美国。他强调,作为中央银行要从货币政策角度做好准备,同时对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力度要有全面分析,以做好充分的准备。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则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实际已经被市场消化,不必过多担心。
但美国经济数据的疲软似乎并不支持美联储加息。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表态也趋于谨慎,这让市场对美联储6月份加息的预期进一步降温。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认为美联储6月份加息的概率只有4%,7月份加息的概率也降到了27%。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6月份加息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一些国家仍旧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降息以抵御外界干扰、提振本国经济。6月9日,韩国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纪录低位1.25%。这是韩国央行自2015年6月份以来首次降息。紧随韩国降息的是俄罗斯。俄罗斯央行在上周宣布,将关键利率从11%下调至10.5%。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上周表示,如果通胀没有按预期那样开始上升,则欧洲央行应该进一步加码宽松政策。
欧洲央行现行的存款利率为-0.40%,主要再融资利率为零,边际借贷机制利率为0.25%,并实施量化宽松(QE)政策,既每月购债规模为800亿欧元。
对于货币政策之于经济复苏的作用,各国央行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仅靠货币政策来支撑经济复苏;货币政策虽然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但是可为改革创造条件。认识到这一点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尤为重要。
那么,央行已经做好的应对美联储加息的货币政策准备都包含哪些呢?简单来说,就是从量价两方面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和中性适度,加快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降低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资产价格以及实体经济的冲击。货币政策量的方面无需过多解释,价的方面则有太多文章可做。比如降息、调整利率走廊和逆回购利率等。
现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0%,低于今年前5个月CPI上涨均值0.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已经处于负利率状态,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整必然会非常谨慎。但从中国经济转型、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双创”活动的需要,利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虽然有限但还是存在的。
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在直接调整利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使用变相降息的方法。变相降息就是对利率走廊中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进行调整。比如降低利率走廊上限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降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降低逆回购利率等。变相降息的方法在去年和今年都使用过,效果非常好。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所以央行会动用各种手段来消除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