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家聚焦金融动荡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2016年06月06日 07: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关典

  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金融动荡中的世界经济发表了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所处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的开放战略已经不再适用,必须与时俱进进行调整。摆在中国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是靠技术创新,一条是靠制度创新。“新技术革命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同时也蕴含着很多新的挑战”。隆国强建议,中国要从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的开放战略调整为两个新的目标,一是推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力的升级,二是营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分析了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主导的TPP的差异。首先,开放程度不同。TPP在实际操作中门槛很高,“一带一路”则相反。其次,机制不同。TPP是规则先行的区域贸易协定,而“一带一路”首先以互联互通为先导。第三,内部合作差异。TPP较为单一,但“一带一路”是多元化的。最后,目标不同,TPP旨在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一带一路”提出的是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最终落到命运共同体。

  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戴金平认为,贸易规模对汇率影响是最大、最显著的,而且是负向的。汇率波动性加大的时候,恰恰会促进投资的活跃。如果对世界汇率波动进行调控,单从中国一个国家是不行的,需要各国协作。第一是主要国家之间应该进行货币政策协调。第二是需要加强汇率政策的协调。第三是新兴发展中国家需要尽快推出一些在金融市场里能够自动平抑汇率波动的工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于春海谈到,外汇储备流失、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与国内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相互叠加,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源。中国可以通过转变国债发行模式和方式,推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大开放,从而提高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风险及其与国内金融风险的叠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范志勇分析,目前全球大型经济体进入负利率政策时代,这可能导致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利润下降、违约风险增加,甚至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加。负利率政策引导我们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很大,但同时也对管控中国资本大量流动和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出了相应的挑战。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