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保险的元年,互联网保险异军突起,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比2011年增长近69倍。今年发展态势更加迅猛,中保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820.3亿元,同比增长2.5倍。
“今年内完成10亿保费规模,三年内达成100亿目标。”刚刚获得B轮2亿元融资的慧择网创始人马存军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政策鼓励、需求崛起、资金聚集,互联网保险在这样的加速度下,已经迎来爆发窗口期,以后一定会诞生保险电商领域的千亿级领头羊。
在传统的保险理念中,保险并非必需品,因此需要不断的反复主动推销,也正因为如此,保险业给民众的印象并不好,“有产品没需求、有需求没产品”的尴尬现象困扰行业。
而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开始改变这种窘境。慧择是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保险网销平台,马存军认为,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在整合保险产品的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可以在用户与保险公司之间创造最大价值。
参与慧择B轮融资的万融时代资本执行总经理李锐表示,“第三方互联网机构独立于保险企业与用户,以独立的视角改变传统保险行业销售为先导的现状,促使行业回归到产品服务驱动发展的轨道上。”
保险“销售在前,理赔在后”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与败的关键就在于服务优劣,尤其是在保险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当下。慧择的“杀手锏”正是销售端的“顾问式服务”和售后的“理赔O2O平台”。
与同类互联网保险公司相比,马存军认为慧择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做到由产品到方案、销售、服务、理赔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
线上买保险都是客户主动上网看,需要咨询时再有专门的坐席人员提供服务。与普通的比价网站不同,慧择保险网要求客服必须从客户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产品,给客户推荐三款以上的产品,让消费者自己比较选择。“专业的服务,是要一针见血地为客户找到满足他们痛点的产品,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给到顾问式的指导,这就要求坐席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马存军说。
在理赔环节,慧择提供全程协助理赔服务,并推出了先行赔付模式,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可以想象,在住院门诊、航班延误、行李丢失等等赔付情况中,用户无需再为迟迟无法见到的赔款而四处奔波,电话不断,只需要通过手机或PC端,登录慧择理赔平台,上传资料,第二天就可以收到赔款。这将大大满足用户的保险理赔需求,改变用户对保险业的看法。
目前,慧择网、众安保险、大特保等互联网保险平台相继跻身融资“亿元俱乐部”。业内人士分析,2016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可能将见证整体融资并购金额超过50亿美元的局面。
“现在资本越来越关注互联网保险,B轮融资过后,还有很多风投在跟我们对接。随着各路资本纷纷进驻,互联网保险市场千亿级平台一定会出现。”马存军说。
马存军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作为一名保险业老兵,10年前创立慧择网时,彼时保险公司的体系还比较封闭,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有对接第三方平台的接口。
而现在,伴随互联网保险的爆发性发展,慧择的业务也进入快车道。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安联等70多家国内外保险公司如今都是慧择的合作伙伴。
马存军告诉记者,10年前慧择网创立之初,互联网保险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今天的热度,彼时平台每天的交易量可以掰着指头数出来,而持续坚持到今天,终于熬到了互联网保险的春天,慧择平台现在日平均流量已超过30万人。
如今,保险是金融领域唯一一个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保险市场仍将释放活力。数据显示,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0.2%上升到2015年的9.2%。
马存军认为,中国的80后?90后一代是互联网保险消费的“原住民”,这批用户群的崛起,让互联网保险的窗口期到来。目前慧择平台7成以上的客户也是这个群体。
“网民数量增多、互联网带动下的消费人群不断增长、互联网保险用户基数持续扩大。80、90后互联网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利于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渗透。”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统计,80、90后的年轻网络消费主力,互联网保险购买意愿已经达到20.2%,相比线下传统用户的4.7%有显著超越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势下,如果只做保险产品的买卖,显然太浅显。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慧择还推出定制化的自有产品。例如保障房屋和建筑墙体、门窗等的“万贯家财”险以及专门为第三方乘车软件如滴滴、UBER等保障乘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悠车保”。
“互联网保险平台不仅是简单地做保险产品的买卖,要做的是专业的智能服务型平台,根据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介入产品设计、定价、理赔等环节,构建一个‘产品+服务+渠道’的保险生态系统闭环。”马存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