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券商降薪员工挤奶股民 一年融资910亿方正裁员

2016年05月27日 07: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包括方正、华泰等15家券商被曝通过修改业绩考核制度等方式来变相降薪裁员,券商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奖金、佣金提成等收入都大幅下滑。受今年行情低迷影响,过半的上市券商利润下跌超过50%,因此降薪也并不令人意外。

  除了业绩下滑,券商的股价走势也跑输大盘。以方正证券为例,从去年4月最高16.98元跌至6.80元左右,而华泰证券则从去年5月最高34.31元跌至17元左右,跌幅超过50%。

  而在经纪业务收入骤降的背景下,券商也不得不寻找更多的资金注入渠道。去年上市的国泰君安、东方证券、东兴证券三家券商的募资总额达到了446.78亿元。据《证券日报》报道,仅配股融资、定向增发和首发上市三项,去年以来券商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总额就超过了910亿元。

  方正领衔券商“花样”降薪

  5月18日,方正证券在内部宣布裁员,下发了《关于启动组织效率提升项目的通知》,并提出将其作为年度战略工作重点推进。传闻称“要么裁20%,要么降薪20%,方正集团下的命令!”

  方正证券相关负责人回应外界称,今年公司开展的是“组织效率提升”项目,核心目的在于提升人均产出能力,而不是单方面做淘汰,没有制定强制性的减员比例,也没有降薪一说。

  而华泰证券日前发布了三个内部文件,《2016证券经纪人绩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营销人员基本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2016客户经理绩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稿中,对客户经理资产规模的要求极高,8000万的资产规模在华泰仅是最初级的。

  有华泰证券的员工对媒体表示,“按照意见稿执行,70%的人可能都会被淘汰,公司推出的这种考核就是变相裁员。”

  华泰证券回应称,公司未进行传言的变相裁员减薪,且公司一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根据公司战略及时动态补充优秀人才,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华泰证券表示,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对券商的创新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公司推动了业务运营和营销服务模式的持续升级。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体系,用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产品满足客户,更好地实现客户资产配置需求和财富管理要求。业务模式从以证券经纪业务为主向移动金融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主经纪商业务、机构销售交易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

  事实上,近期一些大中型券商营业部均传出考核力度加码、公司淘汰机制严格、薪资和年终奖金大幅度“被砍”的消息。有券商营业部的基层员工认为,如果公司执行更严格的考核标准的话,将有大批人员面临裁员或被动离职的情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证券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公司或地方营业部精简人员的动作,可能也与去年大幅度的扩张有关,经纪人队伍或者其他业务岗位人员调动也是券商自身在低迷行情环境下做出的业务架构的调整。

  “很多券商机构,线下铺设的营业部网点较多,本身需要支撑的成本较大,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进行成本核算的调整,也属于内部常态。”深圳某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随着市场的牛熊周期伸缩,几乎成为证券行业的规律,这是过去券商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的主要特征。

  而这种周期变动也在年报上有所体现,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5年方正证券员工总数从4500人增加至8363人,员工人数增长约85.84%,在23家证券公司中列第二位。而员工总数增长超过30%的6家券商,除了方正证券外,还有申万宏源、国泰君安、西南证券、太平洋证券和国金证券。

  行情低迷 券商频频融资

  去年年中期间,券商经纪、两融等相关业务遭到大面积收缩,质押融资、自营投资等创新业务也受到冲击,机构内部的“去杠杆化”造成内部业务架构的大幅度调整。

  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25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552.96亿元,同比减少32.85%,环比减少45.96%;净利润178.78亿元,同比减少51.01%,环比减少49.36%,单季度净利润约为去年全年的10.72%。

  经营业绩下滑,也导致券商在二级市场上萎靡不振。方正证券从去年4月最高16.98元跌至6.80元左右,而华泰证券则从去年5月最高34.31元跌至17元左右,跌幅超过50%。

  中银国际认为,由于两市成交萎缩和佣金率进一步下行,从营业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2016年一季度经纪业务占比由2015年的47%下降至37%;自营业务营收贡献由2015年的25%下降至14%,2016年1月的股市大幅回调以及2015年券商救市是自营业务收入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而在员工薪酬方面,23家上市券商中,2015年人均年收入最低的为山西证券,仅16.01万元,这还是在相较前一年增长272.99%的结果。此外国元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2015年人均收入均为超过30万元。

  在经纪业务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券商也不得不寻找更多的资金注入渠道。去年以来,西部证券、国金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和山西证券5家上市券商完成定向增发,募资规模从30亿元到80亿元不等,募集资金总额约263.76亿元。

  而去年上市的国泰君安、东方证券、东兴证券三家券商的募资总额则达到了446.78亿元。仅配股融资、定向增发和首发上市三项,去年以来券商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总额就超过了910亿元。

  首发上市方面,近日招商证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发行上市的申请,去年年底就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光大证券进程也在加快,以及4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东方证券,未来“A+H”券商或将增加至7家。

  不过,由于近期股市低迷,转战港股的3家券商也“随行就市”缩减了募资额。招商证券H股集资总额据传在150亿-175亿港元之间缩减了60%,光大证券缩减了40%,只有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

  定增方面,去年5月14日,长江证券发布定增预案,预计募集不超过120亿元,用作“项目融资”。同年5月30日,东吴证券发布定增预案,用以“补充流动资金、其他及做市库存”,最终募资35.4亿元。

  2015年6月,有3家券商发布了定增预案,分别是东兴证券、申万宏源和国金证券,拟募资金额分别为不超过80亿元、140亿元和48亿元。

  而配股方面,2015年7月3日,国信证券发布配股公告,将以1:0.2的配股比例配售16.4亿股,募得资金不超过180亿元。东北证券以1:0.2的配股比例,募资约50亿元。

  今年4月21日,西部证券发布配股预案,拟以1:0.3的比例配股,预计募资不超过50亿元,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等。

  此外,发行可转债也是券商补充营运资金的重要手段。国泰君安4月2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