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机构对银行股分歧加大 担忧不良隐患

2016年05月25日 07:2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 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A股的呼声下,资金对低估值蓝筹股的“偏好”程度增加,但是对其中权重板块 银行 股争论白热化。供给侧改革和信用风险违约带来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成为资金涌向银行股的“绊脚石”。作为类债品种和低估值大蓝筹品种,银行板块能否获得资金青睐,还看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政策与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时间赛跑。

  分歧明显

  “部分银行股的股价已经低于净资产。”原 中国银行 行长李礼辉 5月21日在北京大学的一个论坛上说。然而,就在同一个论坛上,从某大型公募奔私的大佬公然唱反调称自己目前既不敢买 创业板 ,也不敢买银行股。

  该私募大佬表示,虽然目前银行各项盈利指标都还不错,但是今年不断爆发的和潜在的信用风险事件,仍然很有可能令银行不良贷款率被动上升,“我们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会上升,所以要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再布局银行股”。

  支持布局银行股的论据主要来自于银行股低估值以及破净。数据显示,目前,银行股权重高达四成上证50指数的估值在10倍以下,而创业板指整体估值还在64倍。部分机构人士认为,银行股的低估值高分红将吸引两大类资金:一是债市资金。北京某大型私募人士近日表示,在债市熊市下,A股一些类债券收益的高分红品种,在大类资产之间有很好的估值比较优势,将是近两年比较明确的机构性机会之一。二是海外增量资金。随着6月15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将纳入A股的呼声渐高,亦有部分机构人士认为,外资进入将对银行股有一定的影响。某大型公募基金的指数基金经理表示,根据目前MSCI的ChinaA指数,预计到时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A股将以宽基指数为主,尤其是银行股权重高达四成的上证50指数,以及包括银行股在内的低估值蓝筹股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海外资金肯定会对银行股有影响。”上海重阳投资人士表示。

  担忧不良隐患

  不过,对于外资的青睐,亦有机构人士认为,短期内难以实现。某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认为,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理论上将为A股带来约千亿元左右人民币的增量资金,虽然这些资金配置银行股的比例较高,但考虑到总体规模有限,预计影响也相对有限。

  随着供给侧改革下,来自去产能去库存行业的压力也有可能提升银行不良率。对此,六禾投资投资总监徐志云也表示,对银行股也偏谨慎。从投资逻辑来看,银行是典型的后经济周期品种,当前还处于不良率上升的过程之中,“坑到底有多深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没有向上的逻辑。”他说,“银行股的分歧可能更多在于资金性质和交易哲学上,而非逻辑和基本面。”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行的低流动性资产占比较大,成为机构投资者担忧的隐患。据悉,低流动性资产包括三类,关注类贷款、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三类贷款的比重已经超过50%。2015年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达2.89万亿元,相当于不良贷款的226%,关注类贷款率为3.79%,比上年上升0.68%。“不良贷款率与关注类贷款率同步上升,表示银行信贷风险的出血点可能没有止住,关注类贷款仍有一部分劣化为不良贷款。”某业内人士表示。除此之外,部分短期贷款也长期化,例如许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太高,不得不把银行的贷款当作自家资金长期占用。

  徐志云认为,银行股其实已经被工具化了,在弱市下会有相对收益,而且流动性比较好,做波段也能做到绝对收益者,但前提是金融风险可控。

  风险的可控与否或许还需观察债转股以及资产证券化的行业趋势的时间赛跑。李礼辉认为,资产证券化优化资产有望将当前银行业存在的问题统一化解,有望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应用结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通过“债转股”,银行可以获得更加灵活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一方面,通过筛选出其中相对优质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原来的利息收入摇身变为相对较高的股息收入,进而增加投资收益。另一方面,现在二级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低位,转股价格便宜,等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银行可以通过上市、转让或者企业回购等方式收回借款。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机构对银行股分歧加大 担忧不良隐患

2016-05-25 07: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