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千足金”成历史,以后买黄金别再被忽悠了!

2016年05月12日 09: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过的强制性GB11887国家标准《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1号修改单,删除了“千足金”“千足铂”“千足钯”“千足银”的纯度表示方法及其相关内容;规定足金(铂、钯、银)是标准GB11887规定的首饰产品的最高纯度,其贵金属含量不低于990‰。

  规定从5月4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今后,企业在宣传黄金首饰的纯度时,将不得再出现千足金、万足金称谓。贵金属首饰纯度哪怕达到999.0‰,999.9‰,999.99‰,其最高纯度也只能标注为足金、足铂、足钯、足银。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实施后,消费者如发现商家在售金饰品中仍有“千足金”、“万足金”等违规标注,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一旦查实,将会依法处罚。

  那么,“千足金”和“足金”有什么区别?取消“千足金”叫法,是否意味着高纯度黄金饰品从此就退出市场了呢?“千足金”命名,为什么要改?已经购买了千足金饰品的消费者,还能享受以旧换新、免费清洗等售后服务吗?黄金饰品取消了千足金的说法,投资金条是否会受影响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随身的金融工具书!贴心的金融小秘书!“口袋金融”(微信号:koudaijr)由中国经济网财经部打造。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 王翔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