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帆
沪深交易所监管动态在微博微信上例行的每周公开播报,仿佛给原本“高高在上”的监管层架了个梯子,一下子拉进了与市场受监管方的距离。透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除了简单的一周市况,交易数据,两交易所日常监管的框架和关注点略有差别。
具体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监管概览内容分为上市公司监管和市场交易监管两部分,顾名思义,与市场交易相关的监管事件都列入市场交易监管部分,涉及信披等内容则归位上市公司监管。粗略统计,进入4月份以来的三周时间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发出日常监管函45份,共对353起异常交易发起调查,发出书面警示函430份,上报证监会的涉嫌违法违规事件20起。
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每周播报格局则有所不同。在“监管公开”名目下,分列了监管函、重组问询函、年报问询函、关注函等细目。简单统计,从4月4日-4月22日的完整三周时间里,深交所共发出监管函29份,重组问询函18份,年报问询函19份,关注函30份。
相比较而言,深交所的监管公开内容分类比较细致,一目了然;而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在数量上给人更深刻印象。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在每周披露中特别有一句,“加大信息披露和股价异常的联动监管,针对公司披露信息或股价明显异常的,提请启动内幕交易、异常交易核查X单”。这表明,监管已经不是单一性地只关照股价的异常波动,而是考虑到与信息披露的关联,监管范围更加宽泛,目标施放更加精准。
而深交所一直比较关注和重视舆情,有关“媒体报道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公司存在标签问题的产品仍正常销售、投资者投诉等事项”的涉事主体上市公司将会收到关注函和问询函。这部分内容归入每周播报的“其他”项目。早在2013年,中联重科因媒体报道“销售造假”被深交所临时停牌,2015年中银绒业因媒体报道控股股东涉诉事件未及时披露而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总体而言,沪深交易所的日常监管线条和框架日渐清晰,各有特色,而且,从信息披露到股价波动,大到年报发布规范,小到产品标签问题,再到其间各种信息与股价的联动,监管视野不断扩大,针对不同程度违法违规行为,问询函、关注函、警示函、停牌、移交上级部门等多种形式的监管手段和工具也不断丰富,同时,监管动向也愈发细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