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天津产业结构重型化比较严重,天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通过天津自贸区制度红利的释放,天津可能会成为北方的创新中心
■本报记者 傅苏颖
4月21日,天津自贸区将迎来挂牌一周年重要时点。随着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天津自贸区的深入调研后了解到,目前天津自贸区已经或正在建立多个基金,吸引多种类型的企业入驻,鼓励企业上市,努力做好为国家试政策的“试验田”角色,助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天津市副市长、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主任阎庆民日前表示,为了加快高端设备包括单套和成套设备的更新换代,天津自贸区将设立两年规模达60亿元的产业结构调整基金,通过租赁的形式激活需求方,以加快设备的更新。而且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长相对疲软,也是设备更新的好时机。
此外,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杨兵表示,该区出台了天津自贸区第一项金融创新政策“一中心、一基金、四专项”,即围绕该片区的发展由财政支持规模50亿元,设立高端产业发展母基金,围绕产业定位制定了四个专项财政支持,作为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红利引导企业在该区域进行自贸实验。
《证券日报》了解到,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双创特区”,提出十项具体措施,市、区政府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双创”发展资金,吸引创新型领军企业、众创空间和科研机构落户。
中心商务片区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创特区”与天津自贸区是联动互促式的发展,由于享受叠加优惠,因此,创业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是全国最高标准。“举个例子,在鼓励企业上市的奖励方面,如果企业在新三板或者主板上市,那么,企业将获得3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这在全国来说,也是最高的。据估算,企业在新三板的上市成本在150万元-200万元之间,那么,企业上市后获得300万元的奖励,刨去成本,还能赚100万元。”
在政策和政府服务相当高吸引力的作用下,自去年9月份挂牌以来,截至3月21日,“双创特区”共吸引包括腾讯开放平台、甲骨文—天津大学创始空间在内的20家众创空间和1781家创新企业落户。
苏宁金融研究院贸易金融中心主任黄志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天津产业结构重型化比较严重,天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那么,通过天津自贸区的制度红利和政府引导以及资金的支持,一方面,天津自贸区将吸引北京大量的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去天津,北京将来可能是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的总部基地,天津可能会成为北方的创新中心。另一方面,天津自贸区作为国家的重要的创新实验基地,有义务在双创方面为国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些好的经验。
除了政府引导之外,近一年来,天津自贸区在投资与贸易便利化、要素集聚与流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那么,随着各项制度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自贸区的红利不断释放和显现。阎庆民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90项具体任务已全部启动实施,其中49项已经完成,占总任务量的54%;先后推出两批共175项制度创新清单,已经有超过70%完成落地。
随着制度红利的不断释放,吸引更多企业加快入驻。数据显示,2015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4105家,同比增长1.2倍,占全天津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总数的10%,注册资本3890.6亿元人民币,增长2.2倍,占全市的51%;其中注册资本超10亿元的达72家,超亿元的856家。今年1—3月,新登记市场主体2713家,增长29%;注册资本1394.5亿元人民币,增长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