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脱实入虚”说法没有充分依据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小银行贷款占其总资产比重较低,存在“脱实入虚”现象。但是,判断银行资金是否“脱实入虚”需要作全面和深入分析,不能仅凭一两个数据就简单下结论。
当前,我国银行资产配置呈多元化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占其总资金运用的比重为50.8%,比2015年末高0.3个百分点;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余额占比分别为16.6%和8.9%。 银行通过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通道配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资金链条,增加了监管难度,同时也有一部分银行资金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资本市场,但总体规模不大,风险基本可控。据测算,3月末银行资金通过信托、基金和券商资管等渠道参与资本市场的余额约占其总资产的5%,其中中型银行占比最高,约为9%,这其中还包括一级市场投资,而一级市场投资本身就是直接投入实体经济的。
当前,银行资金运用的多元化发展,实际上是金融市场深入发展和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拓展的产物,不是金融“脱实入虚”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44.75万亿元,M2余额为144.62万亿元,两者非常接近,而且两者的同比增速都是13.4%。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指标,这也证明金融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经济日报 陈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