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跨境购物常态化 京东全球购双模式加速进击

2016年04月14日 17:5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从京东全球购狂飙猛进的发展路径上能窥探出跨境电商在中国的火爆程度。京东全球购上线至今短短一年时间里,实现了超常规的成长与扩张,并迅速成为中国跨境电商领域的黑马。2016年,随着政策红利窗口关闭等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京东全球购将如何布局?

  坚持“自营+POP平台”双模式 或成跨境主力

  仅用一年的时间,京东全球购在跨境电商领域交出了一份令外界惊叹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京东全球购自2015年4月上线到目前为止,商品品类涵盖了母婴、营养保健、个护化妆、3c钟表、汽车用品、家居家装、清洁日化、厨具洁具等,相继开启法国、韩国、日本、澳洲、美国等九大主题馆,同时,还与eBay、Lotte、Rakuten等顶级伙伴建立战略合作,业务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SKU超过330万。

  对跨境电商平台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并完成海外优质商品品类的快速覆盖,同时又要充分保障商品的品质是一个难题,同样也是旧时海淘、代购模式存在的痛点。斟酌原因很简单: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空有“激情”,无奈缺乏可信、便捷的购买渠道,买到假货更是无处申诉,更无维权一说。因此,对跨境电商平台而言,这是成长的机遇,更是挑战。

  2015年4月,京东全球购顺应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正式进入跨境电商领域。为了消除市场担忧,京东一开始就将品质放到了第一位,并采取了“自营+POP平台”的双驱动模式,突出“海外直采+品牌商直供”这一独一无二的特点,从海外商品的源头解决品质保障问题,建立全程供应链监控体系。“自营+POP平台”双轮驱动模式,既解决了上游商品的供应难题,实现更丰富品类的覆盖,又通过严控资质和进货渠道、不定时抽检、自主研发质控系统、严格的惩罚机制等六大品控措施,让京东全球购平台与假货彻底绝缘。

  对京东全球购而言,这是一个“蓄势”的过程,双轮驱动的模式让其实现了加速进击。为此,京东全球购的发展采取了由上至下、高屋建瓴的特色国家馆模式,高举高打,从上游树立品质、品牌的形象,并相继开通了法国、韩国、日本、澳洲、美国等九大主题馆,业务范围也覆盖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不管是自营还是品牌商入驻模式,都离不开跨境物流、供应链体系的支撑,这也是多数跨境电商平台成长的最大瓶颈,因为这一体系的完善存在巨大的时间成本。而京东全球购在物流基础设施上早有积累,京东全球购在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设立了海外仓,实现多仓直发、急速配送;同时,在主要城市设立保税仓并已向全国2356个区县提供配送,支持货到付款、POS刷卡和售后上门服务。完善、成熟的物流配套体系不仅打通了品牌商进入中国消费市场的通道、加快了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同时也为京东全球购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与支持。

  跨境购物常态化 京东全球购市场前景可观

  《2016年中国跨境网购用户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网购用户呈现年轻化、品质化、品牌偏好等特点,预计到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6.5万亿元,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未来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这表明,跨境购物已经常态化,对于跨境电商来说,这意味着可观的市场前景,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无疑也是新的挑战。

  对此,京东全球购主动出击,与易观智库联合推出了《2015-2016年京东全球购消费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明确就跨境电商发展现状、消费者群体画像等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对未来跨境电商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展望。

  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追求“规模”、“流量”、“价格战”,向追求“创新”、“提效”、“客户忠诚度”的2.0时代进阶,跨境电商即将进入比拼供应链、创新、服务等综合实力阶段。

  相比一些跨境电商平台追求“销货”的模式,京东全球购更倾向一个良性的生态平台,面对海外品牌和供应商实现其产业链的能力输出。京东全球购总经理邱煌表示,京东全球购将持续坚持“自营+POP平台”双驱动模式,不断优化、完善生态链:在产品方面,京东全球购将进行品质化扩张,进一步提升品牌直供占比;在服务方面,拓展保税仓、海外仓建设;并计划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洲等地建立办公室或代表处,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利的物流服务以及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此外,京东全球购将持续推进进口“品商”战略,即:模式+渠道+内容营销+供应链的多位一体化战略,为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京东全球购所搭建的全球物流仓储、供应链及上游品牌商、供应商渠道的日臻成熟,海外直采及品牌商入驻将进入真正的爆发期。而跨境电商将在2016年经历首次洗牌,彼时的京东全球购平台将全面进入加速进击阶段。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