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华友钴业成次新股“亏损王” 中信证券保荐涉利益输送?

2016年04月12日 07: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2日讯(记者 张海蛟)尽管经过了IPO的严格审核,但并不是所有的次新股公司都能在上市之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部分公司甚至还出现了幅度不小的业绩下滑。

  3月22日,华友钴业发布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69.22 %。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29日,两市共有168家次新股公司发布业绩预告或年报,64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华友钴业利润下降幅度居首,成为次新股“亏损王”。

  据北京商报报道,华友钴业巨亏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当初执意要押宝钴产能的扩充,而且此后遭遇2015年四季度钴产品的价格暴跌,最终导致华友钴业重金投入的子公司华友衢州大幅亏损。

  资料显示,华友钴业成立后多次增次扩股,在2011年2月第7次增资中,金石投资成为华友钴业第十大股东。金石投资是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而中信证券正是华友钴业上市辅导机构和保荐机构。由于直投+保荐的模式,有投资人对其公正和客观性产生怀疑。

  中国经济网记者向华友钴业发送采访函,截止发稿,对方未回复。

  华友钴业去年净利亏损2.5亿元

  3月23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年报,公司2015年1至12月实现营业收入40.29亿元,同比下降7.44%,有色冶炼加工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0.41%,公司本季度营业收入环比上季度下降22.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下降269.22%,对公司股价构成利空,有色冶炼加工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32.39%,公司本季度净利润环比上季度下降404.35%。

  资料显示,华友钴业在2015年1月29日正式登陆上交所。在上市前,公司的业绩虽然从2011-2013年曾出现连续下滑,但始终能维持盈利。截至2014年末,华友钴业还实现净利润1.45亿元,因而在上市前华友钴业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

  然而,在上一年还盈利1.45亿元的基础上,华友钴业2015年却亏损了2.46亿元。从华友钴业利润表可以看出,导致公司出现巨大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公司突增的财务费用,另一个则是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华友钴业2015年财务费用为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8.89%,约增加财务费用8400万元,同时资产减值损失约为1.22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08%,约增加资产减值损失9180万元。

  据北京商报报道,财务费用突增和资产减值损失加剧是增加华友钴业营业总成本的主因,同时华友钴业2014年曾处置长期股权获取投资收益,而2015年则没有,所以相比之下投资收益又减少了9866万元,最终导致了华友钴业的巨额亏损。

  虽然华友钴业合并利润表净利润亏损2.46亿元,但是公司母公司利润表净利润只亏损1125万元,也就是说,主要是华友钴业的子公司在巨亏,而从华友钴业主要控股和参股子公司的业绩可以看到,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友衢州2015年就亏损了2.46亿元,因而华友钴业2015年的大幅亏损主要就是受子公司华友衢州的拖累。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两市共有168家次新股公司(2015年上市)发布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或者年报64家业绩不给力的次新股公司中,华友钴业净利润下降幅度居首,成为次新股“亏损王”。

  押宝钴产能扩充受挫

  华友钴业在2011年就开始计划上市,而公司也是2011年在衢州设立了子公司华友衢州,华友衢州基本上就是为了公司的上市而设立的,其也是公司IPO募投项目的重头戏。

  2014年5月,华友钴业第一次在证监会官网预披露招股书,而最初公司打算向市场募集26.7亿元作为募投项目资金,其中16.7亿元用于子公司华友衢州的年产1万吨(钴金属量)新材料项目,剩下的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但事与愿违,华友钴业虽然最终顺利过会,但是实际募集资金被压缩到了4.34亿元,缩水83.74%。北京一位私募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受当时低市盈率发行导致募集资金缩水,很多新股上市过程中都调低了募集资金规模。不过,早在招股书中华友钴业就曾表示,如果发行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募投项目的需求,缺口部分将由公司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方式自筹解决。

  现金流量表显示,华友钴业2015年当期取得借款72.98亿元,较2014年增加借款16.32亿元,同时公司还发行债券募集资金6.5亿元,如此导致公司2015年末负债达到了71.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4.8%。而在2014年末,公司的负债合计为5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1.06%。由此可见,上市首年华友钴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降反升,负债的增加也直接造成了财务费用的高企。

  华友钴业之所以执意要继续重金押宝华友衢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花了大量的钱为这个募投项目囤货采购原材料,据华友钴业招股书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存货价值18.83亿元,其中原材料17.18亿元。然而,公司未曾想到最终的募集资金大幅度缩水,钴产品销售价格又持续下滑,巨额存货还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直投+保荐涉利益输送?

  随着华友钴业上市后业绩讯速出现变脸,其保荐中信证券保荐+直投模式,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华友钴业招股书显示,公司自2002成立后经过多次增次扩股,其中在2011年2月第7次增资中,金石投资以4,998万元认购华友股份735万股,成为华友钴业第十大股东。

  资料显示,金石投资成立于2007年10月11日,注册资本为46亿元,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金石投资是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而中信证券正是华友钴业上市辅导机构和保荐机构。

  据中经新闻联播网报道,由于直投+保荐的模式,因不可避免的存在利益输送一直遭社会各方诟病。证监会2011年7月8日颁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第二条第九款明确指出:“担任拟上市企业的辅导机构、财务顾问、保荐机构或者主承销商的,自签订有关协议或者实质开展相关业务之日起,公司的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不得再对该拟上市企业进行投资。”2011年11月2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出台了《关于落实〈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有关要求的通知》。进一步要求“保荐+直投”券商承诺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期、增加直接投资项目信息披露内容等。

  对于“直投+保荐”模式,业内人士指出,新股发行的“三高”主要是主承销商操控的,由于“直投+保荐”的利益驱动,保荐机构一定会做高发行价、抬高上市价,再加上超额募集还可以获得更多提成和承销费,从而会千方百计地制造新股发行的“三高”。

  虽然,金石投资于上述政策出台前进入华友钴业股东名单,但中信证券“直投+保荐”的模式,难免让人对其公正和客观性产生怀疑。

  借定增摆脱困局?

  华友钴业上市后不久就推出了一份定增计划,想通过定增方式募集资金补血。

  2015年6月25日晚间,华友钴业曾发布定增预案,公司将以不低于25.35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838.36万股,募集资金总额22.41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刚果(金)PE527铜钴矿权区收购及开发项目14.32亿元,钴镍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1.4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65亿元。

  但是定增方案截至目前仍旧处于反馈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就有关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和解释,但是华友钴业因为打算将2015年的财务数据更新到反馈信息中,所以定增方案推行近9个月迟迟难产。而在定增方案迟迟难产的情况下,为了补充流动性,华友钴业还发行了3.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

  “公司于1月15日公告收到反馈意见,2月2日发布公告:向证监会申请延期回复反馈意见,计划将反馈意见回复财务数据更新至2015年度数据。目前公司正在组织反馈意见回复和申请材料更新工作,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后续公司会公告反馈相关问题。”华友钴业相关负责人说道。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业绩承压次新股公司可能借定增募资转型发展。去年的新股发行,很多公司上市募资相对不足,部分公司有较强的再融资动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所处行业不景气、公司业绩承压等将促使部分次新股公司借助定增募资,外延并购、转型发展,以摆脱困局。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