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从东北到海南,价格亲民的白菜一直是中国人菜篮子里最常见的蔬菜。但今年入春以来,原本廉价的白菜“身价”猛增,更不用提其它蔬菜了。
随手买菜,动辄上百,老百姓直呼“吃不起”。究竟是什么推高了蔬菜价格?菜价还能回归常态吗?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涨”就一个字
“如今走在街上,看到手中提着青菜的人会无比嫉妒,比起背着名牌包包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炫富。”今年春天,关于蔬菜的段子不绝于耳,一路飙升的菜价不断冲破着老百姓的心理预期。
白菜一斤4元、莲藕7元、青椒9元、菜花10元、生姜20元,在某网络社区,网友吐槽着各地高昂的菜价。网友“谁知是谁”说:“以前家里穷,没菜就捣俩蒜头,把蒜汁当菜吃。现在中国GDP全球第二,蒜却要10元一斤,蒜汁都吃不起了。”
记者在梳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后发现,以白菜为代表的蔬菜价格今年涨势明显。2016年3月下旬,白菜价格每公斤为5.13元,较1月初上涨122%。而去年同期,白菜价格每公斤仅为3.13元。
记者走访山东、海南、甘肃、安徽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后发现,无论是批发价还是零售价,今年白菜价格均高于往年。
菜价上涨的同时,交易量同比明显下降。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副总经理张国平介绍,本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价格定基指数为218.92点,同比涨幅达72%;蔬菜总体交易量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34%。“现在菜贵,买的人少了,销量也就下来了。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弊无利。”兰州市东港世纪新村菜市场的一位菜贩说。
背后的秘密
菜价飙升让老百姓的钱越来越不经花。对低收入人群来说,连以往最便宜的白菜都得省着吃,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体验。究竟是什么力量,把白菜价格从“白菜价”推至高位?
首先,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
海南省工商局向记者提供了一份2016年2月17日的进岛大白菜价格变化样本。一车21吨的净菜,从湖北省广华县菜地地头收购,经长途运输、一级批发、二级批发,抵达零售末端的海口秀英农贸市场。5个环节后,白菜“身价”高涨约220%。从地头收购价1.6元至1.8元每公斤,到零售市场5元至6元每公斤,流通环节产生的价格成本,占到了蔬菜最终价格的70%左右。
其次,天气起伏波动,市场供不应求。
在兰州市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供求失衡十分明显。“每天蔬菜需求量需9000吨,而实际到货量仅有4000吨左右。产地季节变化导致产量减少,本地菜供给跟不上,供不应求情况加剧,零售价格走高。”该市场负责人吴玉亭说。
再次,“囤菜”行为存在,炒高市场价格。
记者在走访北京市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时,不少商贩说,除了天气、流通环节等影响外,“囤菜”也是今年白菜价格走高的一个原因。“过年菜价高,商户想挣钱,就跑到菜农那儿,菜还没长成形就先买了下来。”一位张姓商贩说,一旦确定要买,就得签合同、交订金,还得给中间人提成。冬春“南菜北运”之际,蔬菜供应量不足,蔬菜日常需求、商户“囤货”需求及部分菜农“窖菜待卖”相叠加,导致白菜价格一路高涨。
记者走访多地蔬菜市场后发现,蔬菜价格回落已苗头初现。
本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价格定基指数,较上周下跌0.22个百分点,环比跌幅0.1%。蒜苗、豆角、丝瓜、菠菜等品种价格下调明显。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新白菜价格为每公斤2.2元,老白菜价格为每公斤3元,较前期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