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岳
盘活存量资金是进行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供给侧改革必不可少的步骤。笔者以为,债转股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两只手”。
债转股可为供给侧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并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
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陆续成立,揭开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的进程,这轮债转股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目前要进行的这轮债转股,由于相关规定还没有发布,因此,市场对其适用对象有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债转股的对象是具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且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另一种理解是,在朝阳产业或存在发展空间的行业中选择有核心资产、能被资本市场认可的企业实施债转股。
但不管是上述哪类企业,本轮债转股面对的都将不再是不良资产,而是那些在银行账面上拥有关注类甚至正常类贷款的企业,“僵尸企业”更不在此列。
债转股对于盘活存量资金、促进结构转型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下面这个案例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3月8日,熔盛重工发布公告称,将向中国银行发行27.5亿股股票以抵消27.5亿元债务,此后中行将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前者解决了负债压力,可以轻身进行企业的运营发展,后者则将债权化为了股权,降低了资金成为呆坏账的可能性。
因此,债转股的实施对于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债转股相比,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历则要曲折很多。2005年3月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后,试点一度处于停滞状态。2011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再次启动。这一次,试点稳扎稳打,成效显著。
2015年4月份,央行下发公告《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有关事宜》,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成为首批获准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RMBS)的机构,注册发行额度分别为500亿元和100亿元。
据专家分析,目前国内对信贷资产证券化最大的需求有两块,一是体现为存量的资产支持证券化,二是体现为增量的大消费概念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当证券化这部机器开动起来,不仅能让银行轻装前进,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
如上所述,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作用已跃然纸上。
债转股和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两只手”。它们动起来、活跃起来,我们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进程就会加快,成效就会愈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