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深圳首获再保险牌照 3300亿蛋糕不易分

2016年04月05日 08:44    来源: 时代周报     刘伟

    过往市场并不熟悉的再保险市场,成为资本抢滩的对象。

 

  历时一年多的等待,国内第四张再保牌照花落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再保险”),早在2015年2月,由爱仕达、七匹狼、腾邦国际等7家公司申请发起设立前海再保险于今年3月25日获得保监会批文,按照规划,前海再保险将在一年内将完成筹建,注册地深圳市。这也将是深圳首家再保险公司。

  多家民营资本的介入,也让前海再保险贴上了社会化与跨界的标签。 由于保险新国十条对再保险的政策支持,业界预计到2020年,我国再保险市场规模将达3300亿元,良好的市场前景令再保牌照变得炙手可热,目前还有民营资本发起亚太再保险、华宇再保险也仍待审批。

  相对于200多家保险牌照等待审批,再保险牌照的竞争看似小些。然而,除了资本的支持,专业性问题仍摆在首位。

  一位不愿具名的再保险公司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再保险的专业性要求很高,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对于中国再保险市场而言,短期内要在现有市场格局下进行再次分割难度不小。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再保险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招募、对全球各行业的风险识别、业务经验积累以及国内保险意识提高、保险资源挖掘等,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进入再保险行业要做出成绩需要慢功夫,也将考验耐性。

  第四张再保牌照落袋

  自去年以来,在太平、人保分别摘得我国第二和第三张再保牌照。去年12月,我国首家江泰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江泰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上海自贸区。

  所谓再保险,是指将保险人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再次保险的行为,再保险公司通俗而言就是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障的公司。再保险市场经营主体扩张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3月26日至3月38日,七匹狼、爱仕达、腾邦国际分别发布公告称,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的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再保险”)已于3月25日收到保监会批复。保监会的批复显示,同意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前海再保险,注册资本人民币30亿元,注册地深圳市。拟任董事长冯宏娟,拟任总经理陈武军。

  据公开资料显示,前海再保险主发起人为前海金控,持股比例为20%,中国邮政、远致投资均持股20%,三方分别出资6亿元,并列为第一大股东。爱仕达拟投资4.3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14.5%;七匹狼拟投资3.1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10.5%;腾邦国际拟投资3亿元,占注册资本的10%;启天控股出资1.5亿元持股5%。

  按照通常情况,前海再保险将在一年内完成筹建,尽管其并列大股东均有国资背景,与此同时,前海再保险引入了多家民营资本,而且其中不乏有股东想要借此跨界经营。

  从七匹狼传统制造向投资业的转型可窥知一二,从2014年开始,七匹狼明确了“投资+实业”战略,具体体现上,2014年,七匹狼出资3亿元与弘章资本合作发起境内产业基金,计划投资服装、配饰、食品、超市等大消费行业,参股平台、跨境电商等商业渠道项目;而今则将参股再保险公司。向投资领域延伸或与其2013年业绩开始下滑有关,2013-2015年期间 ,七匹狼的净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最新披露的2015年年报显示,其去年营业收增长3.97%至24.86亿元,净利润则下滑5.63%至2.73亿元。

  相对而言,腾邦国际在金融方面的布局更为多元化,公司从2012年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成立独资小额贷款公司、2014年成立P2P公司、2015年收购保险经纪公司,此次,其参与筹建的前海再保险公司获得保监会批准,使其金融布局再下一城。

  民营资金欲分羹

  除了前海再保险公司以外,去年8月,泛海控股和新华联两家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出资的方式与亿利资源集团、巨人投资、重庆三峡果业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家民营资本创办及主导的再保险公司—亚太再保险,其注册资本达100亿元。此外,去年10月,中天城投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拟与其他五家公司发起筹建华宇再保险,共计注册资本15亿元,业务将涉足财产再保险和人寿再保险。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看来,保险业新国十条为民营资本再保险提供了契机。

  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在此背景下,一些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开始竞相涌入再保险市场。民营资本的介入正是看好了再保险市场的潜力。

  有多家证券机构就此预测,按目前再保险与直接保费的比例计算,根据“新国十条”2020年达到4.73万亿元的保费目标,2020年中国的再保险市场规模可达3300亿元以上。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但再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市场主体较少。在很长一段时期,是中国再保险+外资的格局,目前,国内专业再保险市场主体约10家,其中包括中再集团和太平再保险 (中国)有限公司,后者是由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2015年11月改建而来,中再的市场份额在1/3左右,其他大部分再保险业务都由外资再保险公司分割,其中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在外资中占主导,此外还包括劳合社、科隆再保险、法再等都在我国设有分公司。

  不过,从数据上可以看到,中国再保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专业再保险主体保费收入由2003年的195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238亿元,占全球再保险市场的2%左右,发展潜力巨大。而4月1日中国再保险公布的年报显示,财产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319.24亿元,同比增长2.5%;人身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29.78亿元,同比增长9%。

  专业度考量耐性

  再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前景,成为民营业资本介入的重要原因,更多的市场主体加入,必将使再保市场更加多元化与市场化,然而新晋者想打开市场也并非易事。

  上述不愿具名再保险公司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再保险市场其实还是比较放开的,除了国内中再、瑞再、慕再、劳合社等再保险公司在我国市场都有稳定的客户,还有200多家再保险公司通过离岸方式承保业务。

  他补充强调,尽管再保险行业处于增长阶段,但再保险的专业性要求很高,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要在现有市场格局下进行再次分割不是难度不小。

  特别是新成立公司而言,要从门外汉占据一席之地并非一日之功,除了资本上的支持,基础的经验数据、技术,是否有能力开展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都是摆在面前的几项硬指标。

  时代周报记者也注意到,除了一些资本在筹建再保险公司以外,也有的则干脆收购海外有经验的再保公司。如中民投去年8月购斥资22亿美元收购美国思诺保险,据资料显示,思诺保险是一家设立于百慕大的全球性再保险集团,至今有70年的经营历史,于多伦多、纽约、百慕大、伦敦等地拥有12家分支机构,主要业务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此项收购也是基于中民投对亚洲再保险市场的看好。

  今年3月23日发出公告,中国金洋计划收购一家从事再保险业务的公司,并已签订谅解备忘录,中国金洋控制人来自前海人寿。据悉,此次拟收购的再保险公司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能源、财产、伤亡等保险服务。

  “收购再保险牌照,可以借鉴再保险业务上的经验以及数据,少走弯路。”庹国柱表示,对于再保险行业而言,专业人才的培养招募、对全球各行业的风险识别、业务经验积累以及国内保险意识提高、保险资源挖掘等,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进入再保险行业要做出成绩需要慢功夫,也将考验耐性。

  对于追求快速获利的资本,进军再保险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