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
这一次,“猪”又站在风口上了。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8.62元,同比上涨52.8%;同时,由于年初饲料成本继续稳中下降,导致猪粮比价持续走高,达到份9.13﹕1,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而搜猪网数据显示,3月的第二周,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继续上涨。周均价从上周的18.59元/公斤涨至19.14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11.64元/公斤上涨了64.43%。到今年的3月21日已经顺利突破2011年6月22日的历史最高点19.6元/公斤,达到19.7元/公斤,创出新高。
这意味着,猪肉市场呈现出生产成本下降而销售价格飞涨的怪逻辑。那么,由于这位“二师兄”在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权重因素,会不会继续对CPI施加影响?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受食品和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了2.3%,比1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猪肉、水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6%、25.4%和3.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51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65.7%。
不过,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2016年3月11日-20日)显示,相比上一期(2016年3月1日-10日)数据,相同的27类主要食品中,15种上涨,12种下跌,最大涨幅17.8%的是大白菜,最大跌幅为8.5%的是黄瓜。简单来看,鲜菜价格涨跌互现,其对CPI影响或可对冲。而统计的水产品中,活鲤鱼和活草鱼价格均呈现下跌,且跌幅都远超上涨的带鱼涨幅,亦未必能对CPI产生什么贡献。相比之下,只有猪肉后臀尖(后腿肉)、五花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9%和0.8%。这不能不引起对“猪周期”影响力的关注。而个别敏锐的机构则适时提醒股市投资者,建议关注相关概念股。
发改委方面也提醒农户,猪粮比价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导致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使生猪价格很快进入下跌通道。因此,建议生猪养殖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合理安排补栏。同时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适时启动调控预案,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但是,对于“二师兄”可能对3月份CPI数据的影响预判,市场已现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