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股市“不死鸟”坠落点赞

2016年03月24日 07:5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吴黎华

  一代“不死鸟”*ST博元A股浮沉生涯终于要结束了。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第一家因为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ST博元的退市,正在拉开A股消灭“僵尸企业”的序幕。

  在A股市场,*ST博元可谓“大名鼎鼎”:这家上市公司最初的名字叫浙江凤凰,1990年12月19日登陆上交所,是上交所设立之初的老八股之一。上市20多年中,公司历经多次变身,更换了数任控股股东,康恩贝集团、华源集团、华源生命、勋达投资轮番入主。而伴随着控股股东的变更,上市公司简称也经历浙江凤凰、华源制药、*ST华药、*ST源药、S*ST源药、ST源药、ST方源、ST博元、博元投资等近十次变更,被市场称为“不死鸟”。

  *ST博元20多年来的浮沉,是A股市场为数不少的壳资源类企业的缩影。这类企业往往长期主业不振甚至是空壳一个,但由于存在重组和借壳预期,一直受到市场资金的高度关注,许多大牛股甚至从中诞生。而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一现象则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越是这样劣质的上市公司越受到资金的追捧,严重扭曲了市场的价格和估值体系。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则和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体制以及退市机制密切相关。在股票市场中,IPO和退市分别居于入口和出口的关键位置。从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在入口端,新股发行一直受到行政控制,对于发行企业和原始股东而言,由于A股的高估值,一旦上市,就意味着一夜暴富;而在出口端,相较于成熟市场,A股市场的退市率明显偏低,上市公司拥有众多手段来规避退市。由于新股上市难度高时间长,借壳成为众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快速通道。同时,每到年底,会有众多ST类公司上演“保壳大战”,或通过资产重组,或通过地方政府的补贴,希望“赖在”A股市场不走。保壳、借壳成为A股市场的常规游戏,也造就了A股市场众多的“不死鸟”和众多一夜暴富的神话。

  一个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的市场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公开表态,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在笔者看来,新的退市制度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尤其是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得到实施,是在出口端疏浚A股市场,恢复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矫正被扭曲的价格信号,正是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这些僵而不死,频繁通过重组、补贴以及财务技巧“赖在”A股的上市公司,正是A股市场的痛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企业被淘汰,正是A股市场消灭“僵尸企业”的过程。

  在今年的两会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这一根本方向上。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存在相关利益方的掣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干预,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始终形同虚设,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无法实现。*ST博元的强制退市,则传递了重要的监管信号,盛行已久的“炒壳”时代或许正在远去。


(责任编辑: 王翔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基金抛小票追周期      2016年03月10日
  • · 基金调仓急行军:抛小票 追周期      2016年03月09日
  • · 推出注册制切莫操之过急      2016年03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