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叶檀:反弹只是反弹 A股市场离法治化还有距离

2016年03月22日 06:5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这两天股市大涨,犹如打了强心针。这是久阴雾霾天难得的信心提振,但要全面提振信心、扫除雾霾绝非一夕之功。

  一边堵住漏水的地方,一边加大资金的水龙头,市场焉有不涨之理,但也只是个反弹。

  现在是难得的货币宽松窗口期,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滑,一向鹰派的美联储口气走软,期权显示6月前加息概率极低。这是一个存款少利的时代,惟一的办法是投资,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

  一度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存款最多的日本家庭也开始破罐子破摔、不存钱了。老年社会与负利率来临,日本唯一可以欣慰的不是通胀率已经上升,而是日经指数屡创新高。

  对A股市场而言,锦上添花的是新三板、创业板将深化改革,战兴板被删除,让大家看到了减少圈钱的希望,目前700多家排队公司上市总归有个尽头。

  这是堵住漏水口的工作。从理论上说,考虑到上市之后收益是如此的高,现在每个创新的人、每家暂时在新三板憋气潜水的公司,恐怕都怀着一个野心勃勃的A股上市梦。不要再打着市场化的旗号要求加快推进注册制,在一个定价不准的市场上,所谓的市场化常常是内部人圈钱的烟幕弹。

  A股市场迎来一轮艰难的反弹,沪综指这轮反弹从2月29日2687.98点的底部开始,到3月21日已经来到3018点的高位。除了3月10日一天之外,日K线全都收出阳线。也就是说,早就进入了反弹,只不过一开始非常磨蹭。

  3月18日与3月21日大涨,一举冲破3000点,与证金公司恢复转融资业务密切相关。

  这则消息成为股市的当然头条,在3月20日这个周末四处流传。一开始是微信上大家窃窃私语要放松,3月18日晚间,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宣布自3月21日起全面恢复转融资业务五个期限品种,并下调各期限转融资费率,具体为:182天期3.0%、91天期3.2%、28天期3.3%、14天期和7天期3.4%。既然转融资被鼓励,转融通也就顺理成章,市场欢欣鼓舞,券商股大涨。

  如刘姝威教授所说,2015年5月19日沪深两市合计的融资融券交易余额相当于2014年同期的5倍左右。随后不久,股指大跌。加杠杆、去杠杆如果被别有用心者操纵,如果操纵市场者极富经验,而指导市场者欠缺投资实战经历,将造成最可怕的结局。杠杆造成两个结果,市场大幅波动时容易有人破产,投资者集体去杠杆时容易造成踩踏。

  有两个案例显示中国股市所处的阶段。

  首先是《叶问3》票房造假一事有了结果。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彻查此事并做出相关处理。经查影片《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票房造假与理财市场、上市公司连通,用花小钱的方式钓股市大鱼。票房造假不过是诸多造假中的一个现象,不想问有多少公司造假,只想问有多少是真实的。

  另一个案例是ST博元即将退市。3月21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关于终止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公告》,*ST博元也成为证券市场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终止上市的公司。这并不容易,但一家企业被掏空到这个地步,还想保住壳,实在奇葩。关键是,在这家企业被玩家掏空的过程中,有人受到处罚吗?甚至还试图增发圈钱,真是天理难容。

  反弹只是反弹,从ST博元等事件中,可以知道A股市场离真正的法治还有多远。

 


(责任编辑: 向婷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基金抛小票追周期      2016年03月10日
  • · 基金调仓急行军:抛小票 追周期      2016年03月09日
  • · 推出注册制切莫操之过急      2016年03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