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麦特股份:存货积压增加 存在关联交易风险

2016年03月21日 16:21    来源: 和讯股票    

    实控人持股超7成 存关联交易风险

  麦特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董事长盖方通过麦特集团及美国杰蒂公司间接控制该公司72.7%的股份,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另外,盖方还持有奥瑞投资公司31.7%的股权,奥瑞投资持有麦特股份6.3%的股权。

  盖方持有该公司股份比例颇高,这本身就给该公司带来了管理决策风险。这一方面让大股东在上市后有可能一夜暴富。另一方面,股票禁售期结束后,中小投资者还将面临大股东减持的压力。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与多家该公司股东控股或持股的关联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而该公司的股权结构无疑加剧了关联交易风险。

  在报告期内,该公司与麦特集团、烟台麦特电子有限公司、烟台威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鹰冠酒庄(烟台)有限公司及烟台麦特威狮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存在产品购销、物业租赁、委托加工、关联担保等持续性的关联交易。

  该公司招股说明书还显示,“本公司于2012年将433万元债权转让给其他关联公司,该部分债权2011年已计提坏账准备近93万元。”但招股说明书中未能指出这是与哪几家关联方进行的关联交易,以及后来与这些神秘的关联方是否还进行过其他关联交易。2011年该公司与关联方辉煌国际有限公司、麦特集团存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关联交易,账面余额分别为213.6万元和5100万元,而且没有计提坏账准备。

  虽然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在组织和制度层面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进行了规范,并且盖方出具了关于避免同业竞争和减少及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而且招股说明书也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关联交易金额已有所下降,但如果该公司内部控制运作不规范,实际控制人仍旧可以凭借其控制地位,通过其控制的公司行使表决权,对该公司人事、经营决策等进行控制,加剧关联交易等风险,进而损害该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

  存货增加 面临存货跌价损失风险

  2011年末、2012年末、2013年末和2014年3月31日,发行人存货价值分

  别为2898.41万元、4059.68万元、4396.59万元和5119.37万元,占发行人同期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4.46%、15.28%、15.34%及18.80%,各期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26 次、3.10 次、2.98 和0.51 次。报告期内各期末,公司账面存货余额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公司存货的主要构成部分系库存商品及原材料等,报告期内各期末,前述两项存货明细项合计额占存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2.08%、93.70%、93.89%及93.85%。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存货在节节攀升,特别是2011年末至2012年末,由2898万元大幅提升至近4060万元。而在报告期内,其存货周转率则由4.26次下降为0.51次。存货较高意味着公司存在较大的存货跌价风险。截止2014年3月31日,公司存货达5119万元。2013年全年营业额为2.54亿元。随着发行人存货余额的增长,同时鉴于未来钢材、基础油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将存在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

  营收波动大 渠道营销管理能力不足

  在汽车后市场领域,麦特股份主要从事三大业务板块的生产销售,其中汽车养护产品是该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自2012年以来,汽车养护产品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呈上升态势,占比均在50%以上。该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系列,即润滑系列、燃油系列、水溶系列汽车保养用品,2013年,其合计占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近59%。

  招股书显示,2012年麦特股份的营业收入为2.3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同比则下降15.3%。2012年该公司汽车养护产品的销售额为1.26亿元,同比下降20.8%。而同期该公司另外两个业务板块的收入均有所上升。

  2012年公司汽车养护用品销售额为何大幅下降?该公司招股说明书解释称,“除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2011年公司的汽车养护用品由代理转为自产,使得汽车养护用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基于以上所述情况发行人相应地降低了汽车养护用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导致仅从收入额方面来看,汽车养护用品的销售情况出现了下降,但从销量方面来看则仍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

  2012年,该公司汽车养护产品销售价格确实出现大幅度下降,以润滑系统养护产品为例,由每瓶24.46元下降至17.35元,但同期销量仅增长了1.4%。由于从代理转为自产,同期该公司汽车养护产品的毛利率出现了大幅上升,由2011年的51.6%上涨到了2012年的近60.5%,并导致该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由2011年的48.3%上涨到了2012年的52.8%。

  产品由代理转为自产,毛利率上升,这本来为该公司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打下很好的基础,然而该公司2012年的情况却恰好相反,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该公司的渠道营销管理能力是否存在不足。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