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丰年尴尬 救市浮亏未入账
4家券商披露救市账单,参与资金约为去年净利的80%
时代周报记者 盛潇岚 发自上海
去年火爆的股市,让券商们狠狠大赚了一把。已经披露的5家上市券商年报显示,净利润均超过或接近翻倍。
2015年,国内资本市场巨幅震荡:上半年在流动性宽松等多种因素推动下,股指连创新高;但6月中旬后却急转直下,开始一轮历史罕见的暴跌。2015年全年两市股基成交量累计539万亿元,是2014年的3.4倍。
2015年7月开始,为避免股市暴跌引发系统性风险,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救市措施:21家证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已披露年报的券商中有4家参与了此次救市,并在年报中披露了救市账单。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4家券商参与救市的资金额约相当于其去年净利润的80%。根据时代周报记者计算,出资最多的招商证券净利润为109.09亿元,救市资金92.87,占比85.13%;光大证券净利润 76 亿元,救市资金为58.6亿元,占比77.11%;东兴证券净利润 20.44 亿元,救市资金25.30亿元,占比80.79%。
过去的一年,券商一方面要面对市场火爆行情中的巨量业务压力和史上最严重股市波动中的多重严峻考验,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政府救市政策增加的社会责任,面对历史上次数最多的监管检查。同时,券商投入的救市资金均出现浮亏,虽并未计入净利润损失,而这笔投资最终将给券商带来怎样的影响,仍需拭目以待。
招商证券董监超200万元
截至3月10日晚间,24家上市券商中已经有5家披露了2015年年报。分别是: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西南证券、东兴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从目前的财务披露情况来看,几乎所有上市券商的业绩增长都在100%以上或接近翻番,可谓亮眼。
其中,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是光大证券,年报显示,光大证券2015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270%;招商证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09 亿元,同比183.29%。
中小券商也在保持经营业绩的同时较快增长。2015年,西南证券净利润35.45亿元,同比增长163.22%;东兴证券净利润20.44亿元,同比增长96.42%;太平洋证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3亿元,同比增长108.54%。
5家券商中,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西南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去年的业绩增长都在100%以上,只有在去年2月刚上市的东兴证券稍差,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达到了96.42%,接近翻番。
不仅是上市券商,去年证券行业普遍业绩大好。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15年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52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净利润 2448 亿元,同比增长153%,主要受益于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和投资收益的大幅提升,证券行业201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及增速均达到历史高点,行业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
对比行业平均水平,5家券商中,只有光大、招商、西南3家券商营收和净利润涨幅高于证券业平均水平,东兴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则低于平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传统的高薪行业,券商利润越高,员工薪酬越高。优秀的业绩从券商披露的董监高薪酬表中也可见一斑。
5家券商中,最“慷慨”的当属招商证券,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总额为4243.1万元,共有18名董监高从招商证券获得薪酬,平均每人235.73万元。排名第二的为光大证券,报告期内共有21位董监高人士从光大证券获得报酬共计3882.97万元,平均每人184.9万元。
3家中小券商中,东兴证券和太平洋证券董监高平均获薪超过百万元,其中,太平洋证券支付18位董监高薪酬共计2897.61万元,平均每人160.98万元;东兴证券支付16为董监高成员共计2075.63万元,平均每人139.73万元。最“节约”券商则当属西南证券,其董监高18名成员中有16人从西南证券获取报酬,合计薪酬1374.11万元,平均每人85.88万元。
券商救市资金细节披露
随着券商年报陆续披露,救市资金账单也浮出水面。
2015年7月4日,21家证券公司紧急开会并发布联合公告,各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的15%出资,共同投资于蓝筹股ETF。随后,21家券商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证金公司” )签署《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收益互换交易确认书》,约定由证金公司设立专户进行统一运作,投资于蓝筹股 ETF 等,由21家证券公司按投资比例分担投资风险、分享投资收益。
上述5家已出具年报的上市券商中,仅太平洋证券未参与此次救市,其余4家券商均披露了救市资金账单。
年报显示,光大证券在2015年7月6日及2015年9月1日,分别出资43.8亿元和14.8亿元与证金公司进行收益互换交易,共计58.6亿元。上述出资合计相当于公司2015年7月末净资产的20%,纳入公司年度自营权益类证券和证券衍生品投资规模额度内。东兴证券于2015年7月6日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的15%出资,出资额为18.58亿元。同年9月1日,补充出资额6.72亿元,两次出资金额以7月底净资产的20%出资,共计25.30亿元。
招商证券年报则披露了参与救市细节:第一,先后两次合计出资92.87亿元,交由证金公司专项用于蓝筹ETF等投资;第二,将公司2015年A股股票方向性投资额度由(实时)净资本的 15%调整为(以投资成本计)不超过2015年6月30日净资本规模的50%;第三,公司承诺上证综指在 4500点以下时,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招商证券表示,“以上因素使得公司面临的A股方向性投资规模急剧扩大,A 股市场的波动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西南证券年报未披露具体出资额,仅表示2015年9月,公司董事会同意与证金公司开展收益互换业务的合计出资金额,不超过截至2015年7月底公司净资产的20%。时代周报记者根据西南证券2015年7月底的净资产数据181.3亿元计算,西南证券救市资金将不超过36.26亿元。同时,由于出资金额不低于6月底净资产(178.45亿元)的15%,西南证券出资额则不低于26.7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救市资金额均大约相当于券商去年净利润的80%。
不过,虽然上述券商参与救市的头寸有相当一部分的浮亏,但从年报可以看出,救市资金并未影响券商净利润。上海一家大型私募合伙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救市资金基本上是在4000点之前进入的,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也就是说大部分资金应该还套在4000点以上。但只要没有卖出,没有造成实际亏损,财务上就可以不算成亏损。”
根据光大证券年报,救市资金被计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上述人士表示,此前行业内经过协商,“大部分券商在2015年的年报中都将把这部分资金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影响券商的净利润,而是影响净资产。
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王维逸表示,就“救市资金”的会计处理方式,此前曾向监管层了解过。对于这部分资金的处理方式,证监会尚未给出明确说法。目前也仅仅是体现在券商的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最终收益或亏损将由券商和证金公司共享。光大采用的只是暂时的会计处理方式,资产负债表里的处理方式也体现为有多种,没有统一的方式。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