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私募冰冷睿恒业绩"冰冷" 何书渊践行"别期望太高"

2016年03月11日 07: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王翔 关婧)2016年已开年三个多月,A股市场一直在盘底动荡不安,与A股市场密切相关的私募市场深受影响,投资客户的热情被严重消减。加上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新规,增加了私募产品的发行和审核的难度,让不少私募单位雪上加霜。在A股处于震荡调整时期,许多股票策略产品净值下跌,上千只产品甚至出现了清盘潮。

  老牌私募净值暴跌惨遭“冰冷”

  据界面报道,深圳前海冰冷睿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冰冷睿恒)成立于2013年8月16日,实收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公司董事长是著名微博“大V”——冰冷,实名何书渊,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长达15年的金融投资经验,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战能力,经常在微博发布长文观点言论,粉丝众多。冰冷睿恒遵循“趋势导向,盈利安全可持续”的投资原则,自2015第四季度到今年前三季度,前海冰冷睿恒旗下“冰冷1期“获得92.60%的收益率,在所有股票策略类阳光私募产品中位列前50名,表现突出。“冰冷2期”也曾获得过较高收益。2015年,冰冷睿恒在媒体评选的“中国十佳私募基金”活动中上榜。

  然而, 2016年开年至今,A股市场经历大幅度调整,曾经是“十佳私募”的冰冷睿恒也未能逃脱股市带来的伤痛,惨遭“冰冷”。旗下产品“冰冷2期”今年以来跌去44.6%,几近腰斩,跌得最少的“冰冷1期”,跌幅也已达37.67%。

  目前,公司旗下正在运营的产品一共有四只,总体来看,“冰冷2期”和“冰冷1期”处于盈利状态。但从产品的发展走势来看,成立于2013年的代表产品“冰冷1期”,在2015年6月市场的最高点,产品净值最高2.228,未跑赢沪深300指数,更不用说创业板指。虽然该产品幸运的躲过了去年6月和8月的大跌,但今年以来产品净值却一路狂泻,两个月跌去37.67%,净值剩下1.379。目前,成立三年的产品“冰冷1期”收益37.9%。另一只产品“冰冷2期”更惨,仅2016年两个月在弱势行情中便大跌44.6%。

  此外,剩下的两只“冰冷5期”和“冰冷7期”则直接亏损,且亏损幅度很大。这两只产品成立于2015年10月和11月,目前两只产品的净值已跌破0.7。

  新面孔2月业绩表现抢眼

  然而,也并非所有私募都遭遇“冰冷”。据私募排排网发布的2月份私募排行榜,入选2月榜单的股票策略产品合计3332只,其中有1504只产品,占比45.13%的股票策略产品在2月份收益为正,此外在2月期间上证指数下跌1.81%,合计有有2639只产品跑赢大盘,占比超79.20%。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发行的私募产品排名中,除了可圣达在去年曾出现的8月份榜单之外,其余的基本都是新面孔,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去年新成立的私募产品,除了聚金指投资的聚金1号成立于2014年12月18日之外,其余的9只产品均是在2015年后新成立的,其中在去年6月暴跌之后成立的有3只产品。证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冰冷观点:小散私募的血泪投资路

  正如何书渊在其最新微博《冰冷:一个小散的阳光私募之路》中称,“今日,突然想起,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而又悲痛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成功的避过了本轮股灾的第一季及第二季,而在2016年年初的股灾第三季中,被完全的迅速的打败,且被打的完全不懂还手的完败,希望所有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从中悟到点什么,并以此为戒!

  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融断机制出台。同时由于2015年12月份,在他最顶峰的时候,同时发行了三只产品,全部发在他自己净值的最高位,由于融断触发了全市场迅速的暴跌,完全反应不过来,没有任何的准备,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巨亏超过20%,又触发了新产品的各条警戒线,一步错,步步错。由于没有应对经验,错误的将一只产品的警戒线,应用到了所有的产品,导致被动的一次次清仓,降低止损线,再建仓,再暴跌,再清仓。最后,短短的二个月,累计最大回撤已达到了40%(最高点算起的跌幅)。全面崩溃来临了,多只产品面临着清盘,同时他的自有资金由于融资的原因,累计亏损已约3000万元。而在这个时候,他投资了500万元搞的办公室还没开始办公,崭新的办公室,还没搬进去,一天都没用过,就破产了。来得如此的快,让人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

  此前,何书渊曾在微博中称,新一轮的行情重新启动需要长时间的蓄势,市场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宽幅震荡的周期,运行形态会很复杂,也会反复向上突破及下破。不断给投资者希望然后又让投资者失望,是典型的熊市走势。所以不要对市场给予太高的期望,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保证自己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才能长存于市场。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