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发布去库存政策之后,各地方政府紧锣密鼓地推出房地产新政。3月1日,沈阳发布房地产“22条新政”,“零首付”买房引发关注,被称为“前所未有的力度”。不过,该政策当日夜间被紧急叫停。“昙花一现”的新政,却激起了千层浪,业界反思杠杆增加的风险,称零首付不是卖房,是卖拐。
还好!当晚及时叫停
3月1日,沈阳市政府发布《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内容包括:对个人购买住房的,市区两级给予奖励政策;公积金最高贷90万元;土地供应减半;降低二手住房交易税费;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居住等,共22条意见,被称为“22条新政”。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与大学生购房有关。《意见》明确,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对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阳购买商品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限由6个月降为3个月,首付比例实行“零首付”政策,最高贷款额度为单方60万元、双方80万元。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房的,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政策。同时,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的,给予契税全额补贴政策。
“零首付”首次出现在地方政府救市措施中,也创下了鼓励在校生买房的先例,政策发布即刻引发热议。当晚,沈阳市委宣传部通过官方微博称,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政策’还处于前期调研论证阶段,暂不具备出台条件”。“零首付”新政以“一日游”告终。
热议!“不是卖房,是卖拐”
虽然昙花一现,但是依旧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中央去库存的前提是在合理杠杆的范围内,在确保金融安全,特别是银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毕业没有超过5年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属于收入不高的阶层,对这些群体实现“零首付”政策,等于是沈阳版的美国次贷。鼓励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买房,则更是突破了底线,“这些没有毕业没有收入的大学生买房的唯一来源就是他们的父母,等于将他们的父母裹挟进提前买房的困境。沈阳‘零首付’不是卖房,是卖拐!”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该政策力度惊人,酝酿巨大风险,“从沈阳的市场情况看,零首付其实蕴涵了巨大的市场风险,沈阳目前整体经济涨幅趋缓,而刚毕业的学生收入必然稳定性差,这种情况下,即使房价不跌,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巨大的风险源头。”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则认为,“零首付”政策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央行、银监会都没有文件与政策支持,银行难落实,“这样的“零首付”政策容易爆发次贷危机与金融系统的风险,及时叫停应该支持。
反省!不能重蹈股市加杠杆覆辙
首创“零首付”政策,地方政府可能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沈阳房地产库存2874万平方米,在全国29个重点城市排第一,预期需要20个月左右才能消化完库存。沈阳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从2013年10月起就进入大滑坡状态,在2014年2月全国性房价下跌中沈阳也下滑惨烈。直到2015年下半年,沈阳楼市才出现了小幅反弹。
事实上,沈阳此前也多次出台了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2014年6月,出台了《关于沈阳限购政策最新通知》,明确表示沈阳市限购政策取消。外地人不限购,可以购买多套住房;沈阳本地人也可购买多套住房。2015年国庆前夕,沈阳市政府也发布了9条新政,对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发放补助资金。不过,从市场的表现来看,并不起到预期的效果。“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大,人口、人才外流严重,‘零首付’政策除了去库存,还有吸引大学生落户,留住人才,增加新的购房需求的因素。”谢逸枫表示。
沈阳新政的昙花一现,让不少业内人士意识到杠杆增加的风险。首付的降低,对于银行来说杠杆其实是在加大,风险程度也对应上调,“零首付”则意味着银行全部承担市场风险。“不能像去年的股市一样在杠杆疯狂到极致时才去限制,不能等到惨剧酿成再去善后。房地产一旦出现疯狂的加杠杆行为,对房地产行业乃至中国经济都会造成致命的打击。”马光远如此表示,“救市政策越没底线,这个城市的房子越不值钱。一个城市如果‘零首付’,如果把去库存的手伸向在校学生,则几乎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房子基本没有什么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