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IPO新规后首轮新股全“开板” 中签者平均赚2.5万元

2016年03月02日 07:0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智

  就算是在市场低迷之时,刚刚上市的新股依旧能凭借连续涨停,成为弱市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就在昨日(3月1日),随着天创时尚(603608,收盘价26.38元)和鹭燕医药(002788,收盘价53.40元)两只新股打开涨停,宣告IPO新规后首批7只新股已全部开板。对于中签这7只新股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极度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依旧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7只新股悉数“开板”

  昨日开盘,天创时尚和鹭燕医药两只新股,连续涨停的“金身”瞬间告破。天创时尚在昨日开盘后迅速跌停,最终凭借尾盘的快速拉升,将跌幅缩小至4.07%;而鹭燕医药盘中跌幅一度超过7%,最终上涨1.99%。天创时尚和鹭燕医药连续涨停的终结,意味着IPO新政后首批发行的7只新股,已经全部“开板”。

  面对天创时尚和鹭燕医药连续涨停的结束,相信不少中签者还是有些遗憾,因为在首日顶格上涨44%后,两只新股连续涨停仅仅保持了7个交易日,比如这一批新股中最早上市的高澜股份(300499,收盘价54.46元),迎来了12个连续涨停;随后上市的苏州设计(300500,收盘价64.20元)和海顺新材(300501,收盘价73.91元),连续涨停也保持了10个交易日,至于南方传媒(601900,收盘价19.98元)和东方时尚(603377,收盘价42.21元),连续涨停板数量则达到9个。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这一批7只新股中上市越早的,连续涨停的次数也越多;上市越晚的,连续涨停时间也就越短。对此,一位长期关注新股的业内人士指出,新股上市后的走势,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A股在2月25日出现大跌,以及随后市场震荡加剧,都刺激着这一批7只新股的加速“开板”。

  中签东方时尚“最赚钱”

  因为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首批新股,高澜股份等7只新股从申购开始,一举一动都受到广泛关注。而随着天创时尚和鹭燕医药在昨日结束涨停,这一批新股的中签收益情况,也就展现在了投资者面前。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估算,假设中签者以“开板”价格卖出的话,中签1个号对应收益分别为高澜股份2.73万元、苏州设计3.17万元、海顺新材3.3万元、东方时尚3.42万元、南方传媒1.47万元、鹭燕医药1.95万元和天创时尚的1.62万元。

  也就是说,IPO新规实施后的7只新股,上市后投资者平均盈利约为2.5万元,其中最赚钱的并不是连续涨停最多的高澜股份,而是“开板”更早的东方时尚。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作为沪市新股的东方时尚,中签1个号对应1000股新股,而作为创业板新股的高澜股份,中签1个号则对应500股。也就是说,在上市后涨幅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中签新股市值越大,中签收益也就越高。

  实际上,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之下,即使是中签收益“垫底”的天创时尚,1.62万元的中签收益也能算得上“意外之喜”。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新股申购不需要缴款之后,极大地刺激了投资者新股申购的热情,导致中签率大幅下跌,7只新股的中签率在0.02%至0.13%之间,平均为0.05%。而上一轮按照老规则申购的28只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22%,打新中签的难度大大增加。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猴年首批9只新股出炉      2016年02月17日
  • · 猴年首批新股来了 9公司获IPO批文      2016年02月17日
  • · 两只新股今日上市交易      2016年02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