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净利润同比大降 业绩快报“大滑坡”益盛药业单季亏5862万
◎每经记者 牟璇
近期,益盛药业(002566)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快报,2015年全年营业收入8.20亿元,同比增4.0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3.32万元,较2014年全年的9640.88万元大幅下滑了87.31%。需要提到的是,1月19日,益盛药业才发布了2015年业绩预告修正,将此前三季报中预测的2015年全年净利润区间向下大幅修正,较上年同比增幅也调整至-70%~-40%。而此次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的净利润下降幅度,甚至低于1月中旬才公布的业绩预告区间。
2月27日,益盛药业发布2015年度业绩快报,201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20亿元,同比增长了4.02%;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1223.3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87.31%。较大幅度的业绩下滑引起了市场关注。不过,对比公司三季报发现,益盛药业前三季度的净利润都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唯独在第四季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亏损,导致2015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从益盛药业的2015年三季报来看,公司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6.87亿元,同比增长了3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86.07万元,同比增长4.56%。其中,第三季度单季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567.51万元。
对比2015年全年的业绩快报,可看出去年第四季度,益盛药业的营业收入为1.33亿元,较去年第三季度2.31亿元下降了42.42%。而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方面,由于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7086.07万元,2015年业绩快报中显示的去年全年净利润1223.32万元,即意味着去年第四季度单季,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862.75万元。
“人参价格”前后有差异
至于为什么第四季度单季,公司会出现如此明显大的亏损,在公告中益盛药业并未进行单独说明,但就2015年度业绩整体下滑,公司给出了四大原因。首先,公司表示,受招标情况影响,公司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本期销售收入较上期下降较大;二、因加大对药品和化妆品的销售推广力度,导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三、因募集资金的使用和短期借款增加,导致投资收益减少和财务费用增加;四、因人参价格下降导致公司人参存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加。至于此次业绩快报披露与此前业绩预测区间出现的差异,公司给出的说明是“出现差异的原因系由于人参价格下降,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公司在此次业绩快报中明确提到“人参价格下降”,但2015年12月8日,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中曾明确提到“今年人参的价格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两次说法存在着差异。深交所互动易网站显示,去年12月5日,浏览用户6153问益盛药业:“国家控制林下参种植面积,保护森林,人参将会成稀缺资源,公司是大田参可能会受益,请问今年人参是否涨价,将来人参价格走势给予判断,谢谢。”益盛药业的回答为:“您好,今年人参的价格与上一年基本持平,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少和供求关系的影响,我们预计人参的价格将呈上涨趋势。谢谢!”益盛药业做出回答的日期是2015年12月8日。
同类公司业绩也下滑
对公司业绩出现的明显下滑,以及对人参价格前后预测的差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益盛药业董秘李铁军,他表示,此次业绩快报尚未经过审计,目前尚不方便就公司相关情况作出解释和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工信部中药材行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中药材天地网中看到,生晒25支东北人参的价格,2015年3月1日价格为768元(总趋势),2015年12月31日为734元(总趋势),下降幅度为4.43%。并且,“生晒45支 东北”、生晒55支 东北“、以及生晒80支 东北”2015年的整体价格也均有下滑。而同为人参产业上市公司的紫鑫药业于2月29日也公布了2015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总收入为6.34亿元,同比下滑了18.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51.14万元,同比下降了9.92%。对此,紫鑫药业称系人参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
(责任编辑:刘佳)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