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大跌二月收阴 17亿港资昨大举抄底
◎每经记者 袁东
继上周四沪指下跌超过6%后,上周五沪指小幅上涨0.95%。而本周开市第一天沪指再跌2.86%,盘中逼近了2638.3点的阶段新低。此外由于昨日下跌,沪指二月份K线也由涨转跌,月线收阴。
虽然昨日沪指盘中最低下探至2638.96点,但是最后半个小时的交易时间沪指还是出现了一定的拉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港资通过沪股通从昨日一开盘就在买入沪市A股,而且在下午,特别是收盘前买入A股的速度还在加快。港资的净买入金额创下了猴年的新高,而港资大幅买进A股后,市场一般都会表现不错。
港资再现大额抄底
昨日一开盘,港资就陆续通过沪股通买进A股,中午收盘时就使用了5亿元左右的额度。进入下午港资继续买进A股,下午1点50分左右,买进速度加速,使用的沪股通额度在20分钟里增加了7亿元,此后在收盘前10分钟,港资买进A股再次加速。
昨日全天沪股通额度使用20.13亿元,使用额度占全天额度的比例为16%,此外沪股通昨日的成交额达34.85亿元,其中净买入达17.06亿元,净买入金额创出进入猴年来的新高。
从个股上看,昨日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有9家是净买入,且7家是金融股。昨日净买入金额最大的前三名分别是中国平安(601318,SH)、民生银行(600016,SH)和伊利股份(600887,SH)。
对此,汇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岑智勇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可能外资觉得A股超卖,以及憧憬两会期间A股的表现。”
历次港资抄底战绩颇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几乎每次港资大额净买入沪市A股之后,沪指都有较好的表现。
昨日之前,港资通过沪股通大额买进A股的时间是今年1月27日,使用了沪股通额度近45亿元,而沪指正是在当天下探至2638.3点,在随后的15个交易日里,沪指则上涨了7.07%。
更前一次的港资大额净买入A股是在去年11月30日,当日港资使用了近35亿元的沪股通额度,而在随后的17个交易日里沪指也是累计上涨了5.53%。
事实上港资精准抄底的例子还不少,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在2015年的8月24日至27日四个交易日,在上述四天里,港资通过沪股通累计使用了近288亿元的额度大举买进沪市A股。而沪指在2015年8月18日至26日七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了1066点,跌幅达26.7%。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月27日港资大幅抄底A股后的45个交易日里,沪指累计上涨了18.27%。
由此可见港资抄底功力不可小觑。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日收盘后,央行就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沪指平均市盈率不到14倍
沪指从去年6月12日的5178点开始下滑,目前2688点的点位已是几近“腰斩”。
进入2016年,第一个月沪指就下跌22.65%,而在第二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却没能保住月线收阳。因为昨日沪指下跌2.86%,使得整个二月份下跌1.81%。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沪指的点位已经处于此前沪指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的三年多盘整阶段上缘,目前沪指的平均市盈率已不到14倍。
另外,外资已经开始大举抄底港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国际投行摩根大通进入二月后开始大举增持港股,在2月15日一天时间就买入了277亿港元,其中大部分是内资公司的股票。
(责任编辑:刘佳)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