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不二姐也懒得重复了,大家懂,上海地产圈都笑了。
让我们从设问开始:购买了云峰集团债券的投资者,真的对他们须承担的风险,以及云峰集团的背景一无所知吗?
首先,我们来看下投资者购买的是怎样一种债券。
云峰集团发行的债券类型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俗称PPN,是一种向银行间市场特定机构投资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是私募债的一种,但并非传统意义上能在交易所流通的中小企业“私募债”。
PPN 有下列特点:1)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债券范畴,一般无担保;2)发行范围小,对象通常仅限专业金融机构;3)非公开发行,通常为发行主体和投资人先自主协商,确立《定向发行协议》后再进行注册。
PPN 并不是普通公司债或私募债,也非“云峰集团公开发行债券——投资者从公开渠道了解发行主体信息——在交易所认购”的过程,风险决定了其认购门槛,专业金融机构投资者应当充分理解其风险,并有风控机制。发行和认购前,云峰与投资人间应当已经相互了解,条件也是协商后定下的。
2014 年后,云峰发行的几笔PPN利率均在7%以上,部分超过8%,而绿地集团整体融资成本仅5%左右。2014年和2015年,绿地集团各发行了一笔PPN,利率分别为5.7%和5.4%。很显然:云峰的信用评级和绿地本身有差异;云峰的融资成本高于绿地。(放着自己5%成本的资金不用,挪用云峰8%成本的资金?就算云峰乐意,绿地乐意么)
而绿地之所以和云峰以不同主体发行债券,一方面是由于能源行业不景气,有亏损风险,融资成本也因此高于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绿地和云峰无论是运营还是股权关联度均较小。
所以,绿地和云峰集团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联?
根据绿地控股2015年半年报,云峰集团被划入“重要的非全资子公司”。子公司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持有或通过协议方式受到另一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是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独立企业,财产与母公司独立,对债务各自负责,互不连带。
云峰集团的股权结构为云峰集团职工持股会持股 45.5%,上海绿地资产控股有限公司持股 34%,绿地商业集团持股20.5%。上海绿地资产控股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市农委、建委出资设立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绿地控股并不存在股权关系,与绿地控股的股东间也无股权关系。
也就是说,云峰集团的大股东是职工持股会,此外上海国资持股34%,而绿地仅持有其20.5%的股份,只能算是主要股东之一。2009年,绿地与上海绿地资产控股签署了股权托管协议,获得了其34%股权的表决权,与绿地自身持股比例相加超过50%,成为云峰的实际控制人,进而达成并表。2015年10月,双方解除了托管协议后,云峰不再是绿地的控股子公司,财务报表也不再合并入上市公司内。
事实上,熟悉绿地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云峰尽管名义上曾由绿地实际控制,但其运营独立(包括双方均有的能源、汽车和房地产板块),管理团队也与绿地完全分开。
绿地旗下能源业务的平台为“绿地能源集团”, 根据绿地重组报告,2014年,云峰能源业务的营业收入为562.9亿元,而绿地能源集团则为528.0亿元。
云峰的房地产业务主要在上海,尽管旗下项目也会挂上“绿地“品牌,但均有“云”字作为区分,并称要打造“轻豪宅”。云峰房地产与绿地事业一部和二部间甚至存在一定竞争关系,曾同时出现在上海土地市场争抢一幅地块。
那么,绿地与云峰解除托管关系后,几笔资产交易价格是否合理?
绿地总共收购了云峰五个挂牌项目:上海云峰警虹经纪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云利置业有限公司、上海浦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绿地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盈置业有限公司。
除了云峰景虹外,其余均为房地产项目公司,分别对应的是绿地云雅园、绿地云悦坊、绿地云天坊和绿地锋尚汇四个项目,分布在上海泗泾、浦江镇、川沙等板块,仅有绿地云雅园为住宅性质,其余均为商业性质。
在绿地竞得股权前,上海浦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绿地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曾以更高价格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但无人应价。云峰欲脱手这些项目、寻找下家的消息更早些便在上海地产圈内传开。
根据网上房地产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数据,这四个项目的情况如下:
综上,这四个项目:1)并非上海优质地段住宅;2)均有数亿元负债在身;3)可售面积均不多;4)因无人愿接手而降价“甩卖”。与其说这是绿地为了剥离能源进行的资产腾挪,倒不如说是绿地帮助持股子公司资金周转的接盘之举。
最后,还是想说,云峰出现债务违约,如果第一大股东云峰职工持股会还不上,怎么都该去找第二大股东建委和农委啊。别告诉我绿地也源于这里,绿地能做那么大是不是绿地职工持股会的功劳业内皆知。以及一些不了解绿地和云峰的关系就“爆料”的,还是先多查下资料吧。(来源:微信公众号:地产不二 作者:彩虹不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