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五大银行“松口”转账免费 推动账户分类保客户资金安全

2016年02月25日 19:47    来源: 新华社     吴雨

  25日,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联合推出惠民措施,实施手机银行转账免费。降低客户费用支出只是五大银行联合推动账户分类管理的举措之一,随着银行账户管理进入互联互通的3.0时代,客户将有更加丰富和便捷的金融服务选择。

  市场和监管推动,五大银行“松口”免费

  北京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通过网络给保姆支付4000元工资时,需要支付2.5元的手续费。“如果保姆有支付宝我早就用支付宝转账了,因为那样不用手续费。现在好了,大银行手机转账也免费了。”

  其实,五大银行的步伐算慢的。去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宣布“网上转账全免费”,随后中信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等中小银行纷纷宣布网银转账或手机银行转账汇款免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家主要银行实施网银或手机银行免费转账举措。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在大打‘免费牌’,不断向线上、线下支付和转账业务渗透的第三方机构面前,银行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现在主动出击了,改进服务稳住客户。”

  除市场倒逼外,加速大银行推出免费措施的推手是央行。去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明确,鼓励银行对存款人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办理的一定金额以下的转账汇款业务免收手续费。央行支付司司长谢众更直言:“如果到2016年4月1日仍有银行不减免手续费,那么在办理跨行业务时,央行的‘超级网银’就会向这家银行收费。”

  在监管和外部市场的强力推动下,大银行终于“松口”。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总监李卫平坦言,五大银行仅手续费年收入就要减少几十亿元,在银行利润增幅不断收窄的背景下,对于银行中介业务收入造成不小影响。

  郭田勇认为,目前,银行在网银和手机客户端率先实行免费还是出于成本考虑,因为网银相比柜台人工成本较低,银行有能力覆盖这部分成本。

  五家银行将实现互联互通,为客户带来更多选择

  25日,五家银行共同发布的倡议书中,加强账户管理,推动银行间账户信息互联互通成为另一大亮点。

  按照签约内容,客户在工、农、中、建、交任何一家银行开立的Ⅱ、Ⅲ类账户,可绑定五大行多个Ⅰ类账户,也就是说客户可以在五家银行之间任意选择产品和服务,这为客户带来了更多选择,也给银行服务带来更多挑战。

  “客户跨行开立账户更加方便,因此流动也将更加频繁。客户不通过物理网点就可以进行产品选择,流动的成本大大降低,这要求银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具竞争力把客户留下。”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说。

  郭田勇指出,银行加强互联互通不仅能使金融消费者获得更便利的金融服务,而且这种共享式服务也将为银行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态。

  “五家银行间率先推动客户信息验证、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对银行零售业务有深远影响。”农行副行长蔡华相表示,随着账户分类管理落地,银行面临内部管理、系统改造、人员培训等问题,加快零售业务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尽管目前跨行信息查询对客户免费,但基于市场化原则,不少银行还是将此服务作为有偿服务向查询绑定银行收取一定费用。建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总经理杨绍平介绍,银行需要承担劳务、系统运营、支付风险管理及争议处置等成本,因此跨行信息查询需要向查询绑定银行收取一定费用。但建行承诺,服务费用由银行承担,不向客户转嫁。

  推动账户分类管理,让“金库”“钱包”分离保护资金安全

  在2003年之前,居民的个人账户基本分为定期储蓄账户和活期储蓄账户,功能相对简单。随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个人账户的结算功能也在不断丰富。

  直到去年央行推出个人账户分类管理的要求,个人账户进入3.0时代。有全功能、实名制要求高的Ⅰ类账户,有可以进行转账、投资理财、单日万元以下消费的Ⅱ类账户,也有仅能进行小额支付的Ⅲ类账户。

  “通过账户分类管理,可以同时满足客户对小额支付便捷性和大额资金安全性的要求。”郭田勇说,不同账户将服务于不同的支付场景和需求。

  面对目前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欺诈和线上支付风险,五家银行将主动为客户开立Ⅲ类账户,客户自行激活后可用于对外绑定非银行支付账户进行小额消费和缴费支付,从而将“金库”和“钱包”隔离,有效保护资金安全。

  “4月1日各行系统将如期上线,届时,跨行信息交流更加频繁,风险传递也变得严峻,因此推动信息共享后,风控合作变得很重要。”许罗德说。

  专家认为,银行账户管理体系相对安全,只是在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可能因操作流程不熟悉发生风险。“如果各家银行将自己的风险系统做好,应当可以达到风险防控要求。”郭田勇说。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