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元顺安股权变更看公募壳变 “壳”价急贬
公募壳变
谢丹敏
2月15日伴随着证监会一则核准公告出炉,金元顺安基金的股权变更尘埃落定。
股权交易双方分别为上海泉意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泉意”)、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惠理香港”);转让金额、标的分别为4500万元、金元顺安基金49%股权。
这笔买卖凸显了基金股权价值的缩水程度。上述交易价对应的单价仅为0.37元/股,远低于金元证券、惠理香港两大股东方入股时的价格,仅约为惠理香港成本价的一半。
“金元顺安虽然是家小公司,还不足以代表行业特征。但事实确实如此,这是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缩影。”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内部人士称,牌照放开后基金公司数量扩容,资源没了“稀缺性”也就意味着公募壳价值的下滑。
而《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即便剔除券商资管,截至目前公募基金公司的家数也已达到101家。另有30家公司正在走流程,等待证监会批复设立。其中的设立者包括私募基金、互联网公司以及自然人。
“壳”价急贬
曾经无比稀缺的公募牌照如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近日,金元顺安基金的股权变更正是一大佐证。
证监会网站近日发布行政许可称,核准惠理香港将其持有的金元顺安49%股权转让给上海泉意。转让完成后,金元证券持股占比51%处于控股地位;上海泉意持有49%股份。
曾几何时,惠理香港与金元顺安的喜结连理被业内寄予厚望,后者也成为国内第一家港资背景的合资基金。
但事实证明,惠理香港只是赔本赚吆喝,持股近4年来,亏损近半。惠理香港以4500万元售出金元顺安基金49%股权,当初累计收购成本高达870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3月,惠理香港以4050万元的价格从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受让金元顺安基金的49%股权。随后又在当年10月与控股股东金元证券按比例增资9500万元,金元顺安基金注册资本增至24500万元。在这笔收购后的两个完整会计年度,金元顺安基金实现小幅盈利,2013年净收益70万元、2014年净收益增长至395万元。
据Wind资讯数据,金元顺安基金控股股东金元证券1.2495亿元出资额对应的股份为1.2495亿股,而惠理香港持有12005万股。按8705万元的持股累计投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测算,惠理香港的持股成本为0.725元/股,上海泉意以4500万元接手,价格约为0.37元/股。不到三年,股价接近腰斩。
曾经的辉煌
公募基金股权价值与资本市场波动、自身经营有关,也跟行业生态休戚相关。
2007年A股市场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随着市场的不断向上,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跑步入市。而在2007年前成立的基金公司共有50多家,基金数量仅200多只,届时产品供不应求。
2007年公募基金发行热随之而起。提前售罄、按比例配售等事件屡见不鲜。面对着上证综指迭创新高,公募基金成为当时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当初买基金有点像抢钱。”资深基民戴里(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起当初买基金时的那种疯狂劲,“当时理财经理就直接告诉你,不要问为什么,这是某某基金,你不买就傻掉了。”
牛市效应下,资源的稀缺性让当时的公募基金显得“奇货可居”。
2007年12月, 招商证券 以63.2亿获得金信信托转让的博时基金48%股权。而对应的股价约为130元/股。这创出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成交天价。
自此之后,6000点“身躯”的狂牛一去不回头,基金壳资源踏上了一条价值不归路。
时移世易
基金公司壳资源的价值趋贬,很大程度上也缘起于近年来兴起的这股公募扩容潮。
2013年6月1日,《基金法》经过修订之后,正式实施。这也是后续公募基金扩容潮起的一个重要节点。
新《基金法》实施之前,所有基金公司的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和发起股东均为国资背景金融机构。当时的法规明确规定,基金公司主要股东须具有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的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记录,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新《基金法》的出台,大幅放宽了大股东的准入标准,其规定基金公司“主要股东应当具有经营金融业务或者管理金融机构的良好业绩、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社会信誉,资产规模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记录”。
新《基金法》推出后,各路人马“纷至沓来”。其中,最具震撼力的莫过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进场。
新规实施几个月后,阿里巴巴出资11.8亿元认购天弘基金51%股权,并以余额宝对接后者货币基金,促使后者资产规模大幅膨胀,一举跃居中国第一大基金公司。
此后,公募股东日趋多元化。PE巨头 九鼎投资 设立九泰基金。上海景林投资7000万入股长安基金,成为首家参股公募基金公司的证券私募机构。
进入2016年,公募基金行业最具看点的莫过于自然人办公募。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第一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均可申请设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自然人拿公募牌照的一大催化剂为2014年末的新一轮大牛市。其间,一些自然人纷纷申报设立公募基金。
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显示,在30家待批的基金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东名单中出现了自然人的身影,比如金信基金、嘉盛基金和鹏扬基金等。
基金公司数量扩容之时,行业体量也在快速增长。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达到8.4万亿元,同比增幅85%。
当下的中国市场上不乏流动性。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增信贷规模达到2.5万亿元,创出历史单月最高纪录。
“公募基金肯定会成为资金的一个去向。不同偏好的资金,分别进入债券、权益、货币基金。”上海一家合资基金人士对记者感叹,“只不过,基金公司多了,壳资源不再稀缺,价值自然会下降。往事已矣,一去不返!”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