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4321”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光明日报讯(记者李陈续)九鼎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急需资金扩大商品猪存栏量时,通过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很快落实400万元,把存栏量1万多头扩大到近3万头。九鼎的法人代表阎金才说:“是手续简单、费率更低的‘4321’模式,为企业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所谓“4321”模式,是安徽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推行的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具体是指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由市县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银行和地方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形成“政银担”优势互补、权责统一、风险共担、共助小微的工作机制。
企业小,抵押少,急需用钱时通过正常途径很难获得贷款,是小微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2014年年底,安徽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人行合肥中支、安徽银监局和安徽省担保集团共同出台《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和代偿补偿试点方案》。按照“扶小微、广覆盖、低费率、可持续”原则,第一次在国内担保实践中建立了风险分担均衡架构,并且形成规模、能够持续,有效实现了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衔接和融合。
“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实施一年多来,安徽全省已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81.87亿元,惠及服务企业5542户,户均贷款508.6万元,涉及全省119家银行,全省115家担保机构加入“政银担”合作体系。
(责任编辑:蒋柠潞)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