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砥砺前行 信托业高管畅谈新年新机遇

2016年02月19日 07: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编者按:如果说2014年是信托公司转型探索的一年,那么2015年则是信托公司转型阵痛的一年。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信托公司正在拨开迷雾探新路。

  传统业务如何迸发出新活力?创新业务如何摸索出可行性路径?信托人一路披荆斩棘,积极应对行业新常态,努力练就一身扎实功夫,将敏锐的资本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6年伊始,《证券日报》特别邀请了数位业界高管,就供给侧改革、国企资产处置、资本市场等热点,畅谈新一年信托业的发展机会。

  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晓波

  在供给侧改革中供给优质信托资产

  发力太阳能发电行业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2016年开始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过剩的产能、无效供给会逐渐压缩、减少;代表新经济的新能源、“互联网+”等优质供给、有效供给将会加强和扩大。在能源供给方面,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光伏总装机容量43GW左右。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十三五太阳能发电行业规划意见稿》中,预计到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累计将达到150GW,5年内翻两番,年平均增长约50%,发展前景良好。

  今年2月14日,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信托公司投资太阳能发电行业有着天然的制度优势,可以积极发挥优化各种要素的功能。信托公司可以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运用股权、债权及权益信托等灵活的业务模式,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在信托资金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为合格信托投资者供给出优质信托资产。

  一、优质供给,有效供给产生的信托资产:投资光伏电站建设产生的信托资产。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2016年至2020年5年之间新增光伏装机107GW,按照平均每瓦投资8元计算,未来5年行业将新增投资8560亿元,每年约有1700亿元的新增投资机会。电站的特点是建设期投资量大,并网发电后现金流稳定。一般100MW的电站,建设期投资约8亿元。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在并网发电后向电站提供贷款等融资支持。在建设期间,信托公司可采用股债结合的方式,主动管理,高效建好电站。具体的实施方式是与专业伙伴合作,设立光伏电站产业投资信托基金。在基金中,建立项目投资标准,成立由合作伙伴和信托公司组成的专业投资决策体系,严格依照标准,高效评审项目。在项目并网发电,有稳定现金流后,符合条件的项目可引进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资金,退出的信托资金可进行下一轮新项目投资,最终实现信托基金的整体收益,也就是优质供给增加产生的信托资产。

  二、创新发展,新兴市场创造出的信托资产:由碳减排市场创新出的信托资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中国政府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2014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则(2014-2020)》,要求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继续减缓。我国将在2017年建立统一的碳排放市场,初步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根据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测算,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扩大至 30 至 40 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 12-80 亿元;若考虑期货在内,交易额将大幅增加,达 600 亿至 4000 亿元。面对如此大的新兴市场,有巨大、持续需求的新供给,以创新为己任的信托公司将积极以碳排放为标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在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碳期权合同、碳基金、碳排放权预购买、借碳业务等新兴领域供给出新信托资产。

  三、大浪淘沙,去旧产能过程中挖掘出的信托资产:光伏电站上游制造业并购重组出的信托资产。从2004年开始,我国光伏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调整、爆发式回升期等阶段,到2013年3月20日,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标志着整个行业陷入严重的阶段过剩,行业进入谷底。2013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光伏行业开始复苏。我国掀起光伏装机热潮,带动光伏制造业产能恢复。存活下来的组件、电池生产厂商面对的是一货难求,提前付款的卖方市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光伏制造企业都那么幸运地熬过寒冬,有一批生产设备完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光伏产业的春天前倒下。信托公司作为最有效的资源整合载体,可联合业内优秀的合作伙伴,采取并购贷款、信用支持、股权托管、风险隔离等多种方式,进行并购重组,在光伏行业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快速恢复企业产能和产生现金流。在这场光伏产业去旧产能,调结构的过程中,信托公司大可挖掘、供应出新信托资产。

  目前光伏行业迎来一轮景气周期,信托公司积极参与该行业恰逢其时,但目前也存在相关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土地利用问题、限电和国家补贴不及时到位的问题。上述问题会给信托资产带来一定的风险,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问题会逐步解决。

  信托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媲美,信托公司为社会财富增值,为经济发展助力,为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提供金融支持。凭借信托人勤奋、敬业和创新精神,信托公司会在供给侧改革中供给多元化的优质信托资产。

  方正东亚信托总裁周全锋

  依托资本市场推进信托公司转型

  2015年的信托业可谓是体验了“冰与火的洗礼”,既经历了政信类信托的“冰与火”,也感受了证券类信托的“火与冰”。但是信托从业人员对于自身行业发展的清醒认识,让我们总能不断在危机中探寻新的机遇,2016年注定是信托业处境困难的一年,但也同时是信托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对于方正东亚信托来说,2016年是新三年战略规划的转型攻坚年和战略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的关键年,我们将依托资本市场推进公司转型,力争成为优秀的资产管理高手和财富管理专家。

  资本市场产品是

  大类资产配置中的核心

  按照美林投资时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投资者可着重配置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现金等大类资产,其中股票与债券都是资本市场的标准化产品,可以说资本市场产品是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虽然短期来看全球经济前景依然朦胧,但总能寻找到一些优质资产,况且资产配置也是一个长期的组合管理过程。从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资产配置的发展阶段来说,当前经济增速逐渐趋缓,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正是从不动产投资向配置金融资产转换的时代。伴随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更加健康蓬勃发展。

  目前有不少信托公司已经拥有或在申请资产证券化资格、QDII资格、股指期货资格、PE业务资格,甚至成立了专业化子公司,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在投资过程中的资产配置多元化。因此,信托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时,只有掌握以资本市场产品为核心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才能真正为客户实现从资产增值、保值到财富传承的迈进。

  资本市场业务

  与传统行业业务协同发展

  2015年的证券市场可谓热点轮动。然而,在资本市场中,并不是每一个个人投资者都得亲自参与股票投资,投资者也还有很多金融产品可供选择。资本市场业务与传统行业业务协同发展,逐步改善重私募融资轻投资管理、重前端拓展轻后端保障、重个人资源轻团队合作的局面,更有利于信托公司转型的稳步推进。

  一方面,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资本市场相关业务是标准化业务,更有利于操作实施。由于多次清理整顿的影响,信托公司过去更多专注于传统行业的融资需求,业务热点转换较快,对资本市场关注度不高。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步入调整期,传统行业高成本融资需求逐渐萎缩,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也需从过去的获取利差收入转变为获取分成收入。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无论是一级市场的上市发行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并购重组、增发等业务均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因此,2016年信托公司实现资本市场业务与传统行业业务协同发展是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加大资本市场类业务的同时,对传统领域的政信类业务、工商企业融资业务,以及由此深化而来的PPP业务,也可以适时推进,毕竟这是信托公司很熟悉的业务领域。随着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功能剥离,信托公司与政府、实体企业三方的合作关系也将重新界定,将会从短期的债权债务关系转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互相监督关系,相关的信托产品则会呈现长期限、低收益的特点。

  资本市场业务

  助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信托公司转型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而资本市场业务是能快速体现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第一,资本市场隐含巨大的标准化业务机遇,投资者的认知和认可度较高。一级市场方面,IPO改革正稳步推进,多层次市场逐渐完善,信托公司可以探索通过信托计划参与沪深交易所、新三板甚至是将来的战略性新兴板首发业务、定向增发业务,也可以通过设立PE子公司进行直接投资;二级市场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发行信托计划参与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也包括TOF类组合投资。同时,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信托公司则可以发现并购重组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领域的业务机会。目前信托公司资本市场业务仍较多依靠外部投资顾问,但通过与投资顾问的合作,信托公司也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风控系统、估值系统和人才队伍,实现投资、研究、风控等协同化发展,以此推动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

  第二,资本市场业务升级助力信托向主动管理转型。过去信托公司从事伞形信托或是单一结构化证券信托,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更多是充当了资金通道作用,拼的是费率和效率。但是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发了主动管理的资本市场投资类信托,在业务推进过程中不断引入专业人才、完善信息系统、强化后台保障、促进组织变革、优化激励考核,主动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如在资产证券化领域,除了充当传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受托人外,信托公司还发挥了主动性,充当交易安排人,在信托受益权证券化、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待信托型ABN规则修订完成时,信托公司则可以直接参与标准化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可同时担任受托人和发行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方正东亚信托也在并购基金信托、PE基金信托、TOF投资信托、FOHF信托等领域进行了尝试,并且在债券型信托业务中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信托公司的转型并不能是一句响应市场变化的口号,而是需要根据公司自身的各种资源禀赋进行的全方位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业务、人员和组织结构的调整,更应该是经营理念上的深层次改变。因此,方正东亚信托将选择依托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公司的转型。

  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

  信托参与国企资产处置

  大有可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要引入各类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处置和重组是国有企业优化财务结构、成功引入外部投资者、推进股权多元化的重要手段。信托在国企资产处置领域大有可为。

  国企资产处置

  的主要需求

  一是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实现出表、回笼部分资金。国资委曾在2013年下发内部文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央企在三年之内处置低效资产。根据各大央企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和时间表,一些迫于业绩压力的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主动处置低效资产的需求。2016年将是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的井喷期。

  二是处置非主业投资,顺应监管要求。根据国资委要求,央企、国企要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因此,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应监管要求而被动清理非主业投资的需求:如近期国有企业清理宾馆酒店业、房地产业是国资委要求央企做好主业、退出非主业领域的一大举措。

  三是主动转型轻资产运营,改革发展模式,回笼现金流。资产轻量化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新趋势,运营经验、管理能力、品牌、知识产权等软实力将逐步代替资产、股权等物质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轻资产运营也要求采用各种手段盘活存量资产。

  信托参与国企资产处置

  的三类模式

  由于信托具有“破产隔离”的出表特点,加上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功能,在国企资产处置过程中,信托往往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灵活涉及多种模式。

  (一)资产代持

  资产代持是信托公司参与国企资产处置的主要模式。代持的资产本身具有一定价值,但在一定阶段因各种因素,可能出现亏损,成为低效资产,从而对集团的经营形成负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出表;同时集团并非急于将这些资产进行真实出售。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信托本身的代持功能,成立信托计划,将待处置资产成立财产权信托,从而以信托计划的方式实现了资产的出表。未来在资产质量提升时,集团可以选择回购至表内;或在资产价格上升时,择机进行处置,获得较高的处置收益。通过信托的代持,既能实现低效资产出表、减轻集团财务压力,又能达到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二)资产证券化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国有企业拥有的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酒店、写字楼等物业,国有企业因向资产轻量化转型而将其出售。首先,要将待处置的基础资产从集团剥离,出于税收考虑,基础资产可以先装入SPV,之后由信托计划收购SPV的股权;其次,由可做的券商发起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信托计划持有的基础资产未来收益权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这类模式既实现了资产的剥离,又为集团带来了大量低成本资金。

  (三)资产并购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信托公司联合产业方(最好是上市公司)进行资产并购,可以采用常见的“PE+上市公司”模式。即信托公司与上市公司大股东联合发起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国有企业待处置且属于合作伙伴产业链相关的资产。其中产业方主要负责标的筛选及运营整合,信托公司主要负责资金募集和交易结构设计。

  信托公司

  的主要策略

  一是了解国企资产处置的具体需求。相对于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市场比较封闭,因此需要更多的主动关注。不仅要关注各地产权交易所挂牌的资产转让信息,而且也需要了解国企集团层面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整体布局和各级子公司方面的具体处置目标。

  二是重点关注物权资产处置机会。宾馆、酒店等物权类资产是当前国有资产处置的主要类型。由于这类资产对于出售方来说为副业,处置需求较为迫切,因此收购价格可能较低,通过运营提升可以实现可观回报。

  三是关注后续国企混改投资机会。信托公司可以从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入手,与国有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未来参与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分拆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后续业务机会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