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聪明的贝塔”风靡海外 嘉实金贝塔抢国内发展先机

2016年02月05日 09:1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徐文擎

  步入2016年,全球资本市场更是波动加剧,大有重演2008年金融危机的苗头。与此同时,“聪明的贝塔”(Smart Beta)投资工具却逆市崛起,成为最受美国投资者关注的产品。

  国内金融机构也意识到了“聪明的贝塔”的重要价值。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基金、券商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正在强化“聪明的贝塔”研究,筹备相关的产品。作为国内第一只“聪明的贝塔”基金产品的发行者,嘉实基金更是早在2014年底打造了移动互联网平台——金贝塔,抢得“聪明的贝塔”在国内的发展先机。

  “聪明的贝塔”成美国最火投资工具

  “聪明的贝塔”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却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据晨星(Morningstar)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中期,全球“聪明的贝塔”交易产品总规模已经超过4973亿美元,仅美国市场就达到了45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最大的单只产品iShares Russell 1000 Growth ETF的规模就超过294亿美元,以近乎侵略性的趋势冲击着传统金融产品。

  金贝塔CEO戴京焦表示,“聪明的贝塔”简而言之就是基于确定规则的主动化投资。它是一种源于传统指数基金,但理念上超越前者的新型投资策略。该策略既可以通过简明有效的投资策略追求超额收益,又具有传统贝塔产品公开透明、纪律严谨的特点。业绩能够战胜传统指数基金、实现投资多样化和降低波动性,是聪明的贝塔产品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聪明的贝塔”兼备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的优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成为美国投资者最为追捧的投资工具之一。由于市场风险偏好及固定资产收益率的降低,美国投资者希望在投资中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偏向于选择透明度高、原理简单的投资产品。这样的市场背景为聪明的贝塔策略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成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资金获取超额回报的来源。

  金贝塔成国内发展先锋

  “聪明的贝塔”产品在海外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国内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据了解,包括券商、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2016年产品规划,都将“聪明的贝塔”作为重要的战略之一。截至2015年中期,国内“聪明的贝塔”产品规模仅5.2亿美元,和海外市场的差距形成了金融产品创新的蓝海。

  2009年底,嘉实基金便推出国内首款“聪明的贝塔”策略基金——嘉实基本面50。但考虑到中国投资者结构的特点,嘉实把“聪明的贝塔”战略侧重点放在互联网创新之上。戴京焦表示,其实“聪明的贝塔”目标受众是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公众。个人投资者始终面临着“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三大核心问题。于是,金贝塔通过由专业投资者给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逻辑明确的“聪明的贝塔”证券组合,结合产品功能的创新,解决“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三大核心问题。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聪明的贝塔”风靡海外 嘉实金贝塔抢国内发展先机

2016-02-05 09: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步入2016年,全球资本市场更是波动加剧,大有重演2008年金融危机的苗头。与此同时,“聪明的贝塔”(Smart Beta)投资工具却逆市崛起,成为最受美国投资者关注的产品。

  国内金融机构也意识到了“聪明的贝塔”的重要价值。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基金、券商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正在强化“聪明的贝塔”研究,筹备相关的产品。作为国内第一只“聪明的贝塔”基金产品的发行者,嘉实基金更是早在2014年底打造了移动互联网平台——金贝塔,抢得“聪明的贝塔”在国内的发展先机。

  “聪明的贝塔”成美国最火投资工具

  “聪明的贝塔”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却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据晨星(Morningstar)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中期,全球“聪明的贝塔”交易产品总规模已经超过4973亿美元,仅美国市场就达到了45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最大的单只产品iShares Russell 1000 Growth ETF的规模就超过294亿美元,以近乎侵略性的趋势冲击着传统金融产品。

  金贝塔CEO戴京焦表示,“聪明的贝塔”简而言之就是基于确定规则的主动化投资。它是一种源于传统指数基金,但理念上超越前者的新型投资策略。该策略既可以通过简明有效的投资策略追求超额收益,又具有传统贝塔产品公开透明、纪律严谨的特点。业绩能够战胜传统指数基金、实现投资多样化和降低波动性,是聪明的贝塔产品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聪明的贝塔”兼备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的优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成为美国投资者最为追捧的投资工具之一。由于市场风险偏好及固定资产收益率的降低,美国投资者希望在投资中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偏向于选择透明度高、原理简单的投资产品。这样的市场背景为聪明的贝塔策略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成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资金获取超额回报的来源。

  金贝塔成国内发展先锋

  “聪明的贝塔”产品在海外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国内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据了解,包括券商、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2016年产品规划,都将“聪明的贝塔”作为重要的战略之一。截至2015年中期,国内“聪明的贝塔”产品规模仅5.2亿美元,和海外市场的差距形成了金融产品创新的蓝海。

  2009年底,嘉实基金便推出国内首款“聪明的贝塔”策略基金——嘉实基本面50。但考虑到中国投资者结构的特点,嘉实把“聪明的贝塔”战略侧重点放在互联网创新之上。戴京焦表示,其实“聪明的贝塔”目标受众是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公众。个人投资者始终面临着“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三大核心问题。于是,金贝塔通过由专业投资者给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逻辑明确的“聪明的贝塔”证券组合,结合产品功能的创新,解决“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三大核心问题。

(责任编辑:康博)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