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员工增持深陷浮亏陷阱 增持新政或出台

2016年01月25日 09:26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用在A股市场,未必准确,却十分“受用”。曾几何时,员工增持炙手可热,是公司托底股价的重大利好。甚至,有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放出豪言:亏了算我的!可如今,曾经的利好和美丽“钱景”转眼间变成插满刺刀的深坑。一不小心,身家大幅缩水,满身伤痛。

  心痛的增持

  对于许多充满幻想的员工来说,增持不但没有成为快速致富的盛宴,反而成为心中的重负。

  《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Wind咨询数据梳理发现,实施员工增持计划的股票,员工增持计划部分浮亏30%以上的不在少数。

  以广联达为例,广联达其中的一次股东增持跌破了成本价的60%以上。根据相关公告,广联达的员工持股计划——“德邦-广联达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在2015年6月1日-6月30日期间对广联达进行了增持,合计买入了40.7万股。据公告披露,该部分股权的平均交易价格为37.48元,而广联达截至1月19日的收盘价为13.47元。该次增持的浮亏已经达到64.06%。

  万达信息2015年6月11日的公告显示,其员工持股计划委托“大成基金-万达信息1号资产管理计划”在2015年6月8日-2015年6月10日期间对万达信息进行增持,合计买入727.7917万股,据公告披露的平均交易价格为137.26元,因其除权关系,截至1月19日的收盘价为26.55元,该次增持的浮亏已经达到62.61%。

  截至发稿,万达信息方面未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

  广汇汽车于2015年8月3日-2015年8月24日的员工增持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购买公司股票1901.0352万股,交易均价约为19.04元/股。其截至1月19日的收盘价为12.17元/股。

  对此,广汇汽车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公司在员工增持中没有使用杠杆,在2015年11月10日的公司公告中公示了转增方案,由此核算下来的员工交易价格应为12.69元/股,与1月19日的收盘价基本持平,浮亏为4.1%。

  小心杠杆增持

  近日“金洲管道”和“慧球科技”增持爆仓的消息,在市场掀起不小的波澜。对于希望规避下一个“金洲管道”和“慧球科技”的投资者来说,一方面需要关注,重要股东在增持后股价是否大比例地跌破了其增持成本;更重要地是关注股东在增持时是否利用了杠杆资金,特别是高比例、高平仓线的杠杆资金。

  由于股东增持时的披露数据有限,难以判断增持资金是否带有杠杆性质,也难以统计该部分资金的全貌,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个带有杠杆资金的资产管理计划在增持后股价出现了大比例下跌。

  据悉,大名城今年发起的员工持股计划中,就是用4∶1∶1的分级资金结构,即优先级资金、中间级资金和劣后级资金的比例分别为4∶1∶1结构,而该计划在增持后股价都出现大幅下跌。

  Wind数据显示,大名城在员工持股计划“名城壹号资产管理计划”在发起后至去年8月26日期间共买入了公司股票2313.68万股,平均交易成本为16.31元每股,涉及资金3.77亿元,但随后股价快速下跌,目前每股股价为8.01元,该笔增持浮亏50.89%。此后,该持股计划又在去年8月27日-9月23日期间买入549.5万股,成本价为9.4元每股,目前该笔增持浮亏14.81%。但截至发稿,《国际金融报》记者未能联系到大名城方面。

  去年下半年以来,共有1240次增持行动是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完成,其中有117起增持是通过专门用于重要股东增持的资管计划完成。例如,增持华谊兄弟的“国民信托·华谊兄弟大股东增持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增持宝鹰股份的“宝鹰大股东增持计划1号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一般来说,不带杠杆的员工持股股票,市场价若是跌破了员工持股的交易成本价,还是值得投资的,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东北证券分析师郭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相比于市场活跃性,市场风险管控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虽然缩小杠杆倍数会在市场上涨时削弱助涨的力量,但安全第一,杠杆倍数的限制可以减少被动平仓等情况,让市场更加健康发展”。

  超1500亿浮亏

  大股东借用杠杆增持被平仓案例的接连出现,引来投资者担忧,谁会是下一个因借用资管计划增持而被强平的大股东?目前,整个A股市场,因增持而亏损的有多少?还有谁赚钱了吗?

  日前,据券商中国报道,去年以来共发生了10449次重要股东增持,共买入207.53亿股,涉及1807只个股,投入资金达到3201.58亿元。其中有5349次增持已跌破成本价,占比达到51.19%,合计有1556.96亿元资金“被套”。

  就个案来看,其中,有1811次增持已经跌破成本价的20%以上,占比达到17.33%;574次增持跌破成本价比例超过30%,占比达到5.49%;有102次增持跌破成本价比例超过40%,共涉及44只个股。此外,广联达、八菱科技、凯乐科技等10只个股的15次股东增持跌破成本价比例超过50%。

  就亏损规模来看,银行股占据了前20名的半壁江山,其中,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对招商银行的增持浮亏规模最大。

  Wind数据显示,在去年7月1日-7月31日期间,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增持了招商银行9.24亿股,增持期间的股价平均价为18.49元,截至1月19日收盘,招商银行复权收盘价为每股15.71元,该次增持目前浮亏15.04%。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测算,该笔增持目前浮亏金额达到16.84亿元。

  增持新政或出台

  有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本应该是一个“牛股集中营”,尤其是大胆动用杠杆资金增持股份的公司。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迫于A股整体行情的熊熊跌势,“牛股集中营”也牛不起来了,不少增持本公司股票的都面临浮亏30%至60%,逼得公司大股东不断掏腰包为杠杆产品补仓。

  显然,此前的增持已出现一系列“不适”,或许会有新政策来应对当前增持困境。

  1月20日有消息称,由证监条线资管机构发起设立用于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类的专户产品的杠杆率倍数,或于年内将被进一步限制在1倍以内。此外,资管机构为保障优先级利益所开展的“强制平仓”操作或在未来的新规中被禁止。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经历A股一次次的巨幅震荡后,风险管控制度将进一步完善,“缩杠杆”、“禁强平”正在途中。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赵锡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市场最需要的是投资者信心的恢复,缩杠杆会有助于市场避免大跌大涨,逐渐平稳。

  “员工持股的价格一般是公司估算出的较合理的价格,一般来说,不带杠杆的员工持股股票,市场价若是跌破了员工持股的交易成本价,还是值得投资,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东北证券分析师郭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