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制度灵活优势,借绿色产业寻找自身转型突破口——
绿色信托:发展空间大 模式待创新
信托业主动对接绿色产业,看重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投资空间。探索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业务模式,也将为信托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契机。但是,绿色信托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资金成本与期限错配等问题亟需解决,要求信托公司必须练好“内功”
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以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已成为信托业积极适应经济形势、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寻求增长新动力的重要领域。目前,不少信托公司纷纷加快对绿色产业的布局,以中建投信托为例,截至2015年末,该公司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市场投资管理规模已达80亿元。
绿色产业投资需求巨大
“当前,我国绿色产业投资空间大,布局绿色产业将是信托业寻找业务增长点的宝贵尝试,也为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建投信托研究员王俊表示。
早在2014年,信托公司就已经开始发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据了解,爱建信托成立了“爱建信托·海证一号碳排放交易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实现对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环保型企业的支持;兴业信托发行了“兴元2014年第二期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该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基础资产为银行绿色金融类对公贷款;百瑞信托发行的百瑞安鑫1号单一资金信托产品,将信托资金用于光伏电站工程的建设与运营。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信托公司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能源、节能改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创新业务模式,全年开展项目266个,累计提供资金555.7亿元。
“未来5年,我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需求巨大,财政资源只能满足其中一小部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是必然选择。”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李永辉说,在信托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应积极开拓绿色信托市场,努力打造既能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理财需求,又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业务模式,从而为信托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信托资金运用范围广泛,在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王俊表示,能够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产业市场的信托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灵活性,运用股权、债权甚至资产证券化等形式为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发行绿色信托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
李永辉说,针对现阶段绿色环保企业的特点,信托公司可发挥其业务创新能力,为绿色环保企业量身打造绿色信托,满足其资金需求。在风控以及资金募集等方面,信托公司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风控措施,能降低信托计划所面临的风险,还可利用自身客户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募集。
谨慎处理期限错配问题
“目前,绿色信托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王俊表示,由于绿色信托较传统房地产信托和基础设施信托等在尽职调查、风险控制、贷后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宜快速扩大产品规模,未来随着政府对绿色产业支持力度逐渐加大,绿色信托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李永辉表示,绿色信托发展还面临一些待解问题,其中,资金成本与期限错配问题需要关注。信托公司应积极开展企业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灵活手段,并根据不同绿色环保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差别化的利率定价机制,以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主动适应绿色产业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通过信托业务模式创新,解决资金期限错配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王俊认为,清洁能源领域或将成为绿色信托今后发展的重点。“未来,信托公司将逐渐突破现有债权融资模式,加大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托资源整合优势,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带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业并购和整合。”
王俊同时认为,一些清洁能源项目初始投资金额较大、开发周期较长、运营成本也较高,因此项目评估非常重要。
李永辉表示,信托公司要紧跟国内绿色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对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产业领域重点关注,围绕煤炭和石油两个资源类产业的污染物减排做文章,促进绿色循环产业链条的形成。同时,梳理对绿色环保产业信托贷款业务的现行模式,积极尝试业务创新,构建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产业扶持业务构架,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尝试采取股权投资信托、类资产证券化等,并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手段,确保投资项目风险可控。
绿色信托发展对信托公司也提出了新要求。李永辉说,信托公司必须充分调动自身资源,深入重点项目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提升对绿色环保产业的研究能力,同时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经济日报 记者 常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