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版列车运行图今启用 春运火车票或有捡漏机会

2016年01月10日 06:5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新版列车运行图今启用 春运火车票或有“捡漏”机会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今天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至此,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3142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980.5对,占比超过六成。

  新图启用还带来了一波春运火车票的购买机会,部分此前因调图受影响的春运列车车票已于1月4日起逐步恢复发售。此外,随着春运火车票全价退票截止期的陆续到来,没有买到火车票的旅客或能从中“捡漏”。

  新版列车运行图今启用 动车占比将超六成

  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285.5对,其中增开动车组列车281.5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3142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980.5对,占比超过六成。

  此番调整后,高铁运能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新图安排增开沈阳北至北京南、北京南至杭州东、贵阳北至深圳北等动车组列车;安排京沪、合福高铁等部分客流较大的G字头列车重联运行。

  调图也将进一步优化普速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铁路部门将安排既有铁路增开郑州至西宁、上海南至韶关东、深圳至洛阳、乌鲁木齐至南宁、西安至南京、兰州至合肥等直通普速客车,以有效缓解部分方向客运能力紧张的局面,进一步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据悉,此次调图,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和各铁路局制订了详细的新旧图过渡运输组织方案。中国铁路总公司指出,相关专业部门要安排好值班力量,逐项、逐列抓好落实,切实抓住客车开行、机车交路、车辆安排、运行调整、人员组织等关键环节,杜绝客车错误编组、旅客漏乘、命令传送差错、错停错办进路等问题的发生。

  春运火车票全价退票截止期陆续到来 或有“捡漏”机会

  2015年12月的春运抢票高峰期间,由于涉及到列车运行图调整,彼时不少列车还未放票,并备注“列车运行图调整,暂停发售”。此番新图启用,还没买到车票的旅客将有抢票机会。

  根据12306网站2015年12月31日贴出的公告,根据部分铁路线路扩能改造施工和维修的进度安排,前期受影响列车春运期间的车票定于2016年1月4至6日8点起逐步恢复发售。其中,1月4日按各次列车起售时间恢复发售1月24日-2月7日车票;1月5日按各次列车起售时间恢复发售2月8日-2月17日车票;1月6日按各次列车起售时间恢复发售2月18日-3月5日车票。因此,没有买到春运火车票的旅客仍有购票机会。

  此外,根据铁路方梯次退票的规则,开车前15天(不含)以上退票的,不收取退票费。按今年春运首日1月24日向前推算,1月9日是1月24日火车票全价退票的最后一天。因此,春运火车票已陆续进入全价退票的截止期。有分析认为,或许会有部分旅客因变更行程或其他原因办理退票,这对于尚因无票返乡犯愁的旅客而言,不失为一个“捡漏”的机会。

  小贴士:1月10日起乘火车禁带菜刀餐刀 打火机限带2个

  新修订的《铁路进站乘车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目录》将于2016年1月10日起实行。修订后的主要变化是,针对近年来旅客伤害事件中出现的新情况,将可能危及旅客人身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利器、钝器等列为禁止携带物品,如菜刀、餐刀、屠宰刀、斧子等。

  此外,针对安全火柴、普通打火机等可以限量携带的物品,调整了限制携带的数量。比如,旅客可携带的指甲油、去光剂、染发剂不超过20毫升;冷烫精、摩丝、发胶、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自喷压力容器不得超过120毫升;安全火柴限带2小盒;普通打火机只能带2个。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