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注销上海畅购牌照

其发行的预付卡由交银国信以8.5折收购
2016年01月08日 09:05    来源: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讯(记者余雪菲)昨天凌晨,央行网站发布公告称,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畅购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专家表示,随着监管力度加大,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洗牌,同时建议消费者应审慎选择非银支付服务。

  畅购公司挪用客户备用金

  央行指出畅购公司“三宗罪”:一是通过直接挪用、隐匿资金、虚构后台交易等方式,大量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伪造财务账册和业务报表,欺骗、隐瞒客户备付金流向,规避相关监管要求;三是拒绝、阻碍相关检查、监督。央行公告称,依法将畅购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注销。

  畅购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2011年8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2014年7月10日获得互联网支付(全国)许可证,并将其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范围由江浙沪三地扩展至安徽和山东二省。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畅购公司因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流动性枯竭,严重资不抵债,已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活动。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现由交银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按照预付卡卡内余额8.5折进行收购。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预付卡发行本身是企业行为,持卡人损失应使用企业资产偿付;交银国信以8.5折进行收购,是与畅购公司按照商业原则协商确定的,并得到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

  此前有消息称,畅购公司的存管行是交通银行。此次参与收购的交银国信母公司系交银国际信托公司为交通银行控股(持有85%股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畅购公司一年前资金链断裂

  早在一年前畅购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深陷兑付危机,引发媒体关注。自2014年12月以来,不断有商家暂停使用畅购卡,直至全面停用。各地持有畅购卡的个人和商家纷纷赶赴上海畅购公司总部要求兑付。有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宁波地区涉及金额高达4亿左右。

  央行上海总部去年1月6日表示,央行对畅购公司进行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经营违规造成资金周转问题,无法及时完成对特约商户的资金结算。

  业内人士指出,畅购公司是因为挪用资金导致的倒闭,并非因为预付卡业务本身。如果预付卡公司出现问题,可能是托管银行管控不力导致备付金被挪用;或是通过代理渠道绕过了备付金监管,导致资金被挪用。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不得挪用客户备付金是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一条红线。

  消费者应审慎选择非银支付服务

  近年来,央行加大力度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此次事件中,央行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态,其他非银行支付机构出现类似违规行为和风险事件,人民银行将坚决清理、取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就在去年,央行已经吊销两家企业的支付牌照。2015年8月28日,央行注销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而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于10月8日被注销。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第一批支付牌照将于2016年5月2日到期,预计加强监管是大趋势。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已经面临洗牌压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从目前行业的现状来说,监管加强是大趋势。接下来,那些业务严重违规、经营管理不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可能面临被注销支付牌照的危险。

  央行相关负责人提示,消费者购买预付卡或开立支付账户,是在认可支付机构商业信用以及其代为保管资金能力的前提下,向其转移一定的预付价值,这与银行存款有本质区别,也不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因非银行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等发生资金损失时,预付卡持卡人或支付账户所有人要按照相关法规制度及合同约定承担部分或全部损失。

  消费者接受和使用非银行支付服务时,应尽可能充分了解支付机构资信状况,考虑有关风险,审慎决定,合理使用,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