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市场小幅调整,不过从近日机构操作动向及市场研判观点看,A股的跨年行情有望提前到来。一方面场内资金在逐步加大仓位,另一方面,场外资金也开始加大入场力度,如产业资本、保险资金、新发基金等。其中,尽管近期险资入市资金占市场总量比例上较小,但却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不过,在看好开春行情的同时,部分机构人士提醒,明年将可能是投资小年,对市场不宜盲目乐观,而成长股仍会是投资主题。
市场情绪稳定
“12月初即把仓位逐步加上去,现在产品仓位在九成以上,未来一周,新发的两个产品也会逐步建好仓。”深圳一中等规模私募基金经理透露,此前由于对市场存在疑虑,该私募仓位一直维持在五成左右。
而此前数周减仓的公募基金有望在近日转向。“11月底开始就逐步降低了一些涨幅过大的股票仓位,主要担心年底可能会出现调整,从而影响业绩,现在年底排名已经基本确定,不会出现大的变数,减仓的压力降低,开始逐步布局明年的行情。”深圳一大型公募基金经理透露。
此前,在排名压力之下,公募基金在不断降低仓位,国金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降至89.58%,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降至82.19%。兴业证券指出,年末排名考核前后,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调整持仓结构引发波动指数震荡,但市场总体有惊无险,并维持强势震荡的特征。大摩华鑫指出,临近年末尽管各路资金博弈依旧,市场方向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资金对优质资产的追求将是矢志不渝的,着眼2016年资金抢跑布局仍具可能,这个冬天A股可能并不会太冷。
事实上,从机构动向看,加仓已开始成为普遍性的操作。“目前市场情绪正常,预计明年1、2月的行情都会不错,特别是2月,很可能是全市场补涨的过程。在统计上也有规律可依,从08年以来,每年2月全市场股票平均收益都是正的,毫无例外。”创金合信基金投资总监程志田指出。
对开春行情有同样憧憬买方人士不在少数,“A股11月的调整应该告一段落,大家都知道11月的调整主要原因是重启新股发行以及刚落地的美联储加息,现在两只重量级的靴子都平稳着地,加上管理层的呵护,相信市场会健康向上。”深圳道林投资董事长黄道林表示。
资金活水增加
一方面场内资金在逐步加大仓位,另一方面,场外资金亦开始加大入场力度,如产业资本增持力度明显增加。国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周产业资本增持约559亿元,减持35亿元,净增持幅度前三个股为:万科A、浦发银行和金风科技,分别为255亿元、177亿元及229亿元。
此外,近期险资的持续入市,尽管从总量上看较小,但是却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统计显示,7月以来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已达36家之多,分布在银行、地产、商贸零售等行业。国泰君安报告指出,保险公司在资产荒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权益投资配置比重,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对优质上市公司资产的战略布局加速。
宝能系与安邦频频举牌万科的案例将提升市场对增量资金的预期,险资和产业资本正成为“春季大切换”的重要资金推手。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指出,国内投资者更加看好市场。散户仍保持净入场状态,短线交易维持活跃。EPFR数据显示,境外资金持续流出,表明境外资金对A股略偏谨慎。融资余额转为增长,融资客对科技、券商、地产的偏好维持。
从公募、私募两大市场主力的情况看,发行市场回温使得公募、私募有望获得更充足的弹药。据格上理财统计,11月共发行阳光私募基金551只,与10月发行量相比涨幅超过一倍。Wind数据显示,12月,已发行的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已较上月增加4成,达到19亿份左右。
此外,融资余额也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情绪的变化。海通证券报告指出,上周海外VIX指数回落,A股融资余额经历了连续三周下降之后增加近200亿,市场情绪已经微妙变化。
明年或是投资小年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各大机构看法有较大分歧。大摩华鑫基金指出,险资大举举牌上市公司股权正是当下“资产荒”的现实写照,随着利率下行,尤其是固收类收益率大幅下降、高收益低风险资产日渐稀缺,保险公司保费的快速增长及高负债成本必然会加大投资端的压力,并要求险企加大股票配置比例,低PE、高ROE、高现金分红比的股票正成为资金的配置方向。
海通证券指出,节奏上看,春季行情已经开启,回顾过去历史,年初市场上涨的概率大,核心原因是年初基本面数据相对空窗,资金面宽松,政策亮点多,市场风险偏好高。并且最近几年春季行情的主线都集中在成长板块,2013年春季行情以军工、医药、传媒、电子板块为代表,2014年春季行情计算机、电气设备、传媒领涨,2015年同样是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领涨。市场经过过去1个月的休整蓄势后,2016年春季行情已经徐徐展开,“十三五”开局之年,转型创新的新兴行业大概率更优。
不过有机构提醒,不宜对明年行情过于乐观,兴业证券指出,在A股市场大扩容的背景下,2016年大概率是个“小年”,切忌盲目乐观、盲目追涨杀跌。不过,目前仍是为明年布局优质成长型标的窗口期,包括科技股、现代服务业、新股、低估值蓝筹、政策主导型等机会。 (记者 黄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