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本报见习记者 苏诗钰
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已经将创新驱动上升到核心位置,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被视为未来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3年一季度,国家就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中央也加大了对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
随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应用范围日益拓展。
新兴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早在2012年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随后,针对不同领域的支持政策应运而生。今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为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增加了政策扶持力度。今年7月份,为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就新能源汽车而言,今年9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化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23万辆,同比增长6倍,环比增长42.6%,继续超出市场预期。浙商证券分析师杨云预计,新能源汽车全年生产量有望突破35万辆大关。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到了业界的肯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将从低速调整进入温和增长期,同时,世界正在进行一场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中心的产业技术革命,这些革命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将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核心,而且这四大技术正在融合,融合之后此次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机会,将比以往任何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都要深刻。”马晓河表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刘海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未来的金融政策必然会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未来关于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值得期待。
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同样值得期待。
海通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存在多种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方面。基于流动性持续宽松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逻辑,虽然对市场整体看法谨慎,但十分看好以新兴产业为主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优质的新兴行业龙头将在未来验证高成长性,并迎来估值修复行情,成为市场信心恢复的重要动力。
新兴产业融资别具一格
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采取中央财政参股创业投资基金方式,投资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中小企业,旨在分担创新创业风险,增强创新创业投资者的信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在全国共支持组建创业投资基金213只,总规模达574亿元,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初创期、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博士曹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来看,财政实施的效果有限。在整个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不良资产率呈上升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大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声誉,拥有更多的是技术和人力资本,没有较多可以抵押的资产,融资难度较大。
“银行和相关部门可以从多角度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题。”曹啸表示,首先,可以从监管入手,放宽银行不良资产的容忍度,有针对性地鼓励银行去冒险。其次,财政方面,政府直接补贴新兴产业不如补贴给银行。降低银行对新兴产业的贷款利率,实施银行贷款风险越高补贴越高的激励办法。
其实,为促进这类企业发展,国家早已推出了相关举措:今年初,为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国务院就决定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在初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据了解,这批资金的使用别具一格,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并不直接参与项目的投资,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公开招标择优选定若干家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自主投资决策。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股权投资方式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并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既实现了引导基金的放大效应,同时也防止了暗箱操作和腐败滋生的可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曾表示,经过测算,这些基金全部完成投资后,将直接或间接带动股权投资、银行贷款等各类资金约3000亿元,将扶持创新型企业约3000家。
战略新兴板推出可期
资本市场在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同样大有可为。这里面,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战略新兴板。
为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早在2013年9月份,上交所就启动了战略新兴板的相关研究;今年5月份,战略新兴板被提到“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它的定位、上市条件、制度安排等细节首次亮相。随后,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要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错位发展。
如今,笼罩在她头上的面纱有望加速揭开。
据悉,目前上交所已为战略新兴板拟设置多套财务方面的上市标准,对不同类型、不同模式和处于不同阶段创新企业实行不同政策。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保守估算,目前市场上有意愿且符合标准的企业约380家,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奇虎360等拆除VIE架构回归的中概股,约30家;第二类为蚂蚁金服等行业地位显著的新兴企业,约200家;第三类为主板IPO排队企业,约100家;第四类为新三板符合条件的成熟企业,约50家。
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新兴板的推出迫在眉睫,明年推出是大概率事件,此举可以丰富上市公司的选择。
“较多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在初创期还没有产生数据,但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可以通过战略新兴板得到有效发展。”胡晓辉说。
“战略新兴板推出只是时间问题,所需充分必要条件是注册制改革的落地,具体而言则包括证券法修订完成、上市规则的修订等,而且缺一不可。如果进展较快,明年上半年这些条件可能都会具备。”管清友告诉《证券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