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保交所是真的要来了。
从2010年曝出在上海设立保险交易所试点,到2013年上海、深圳、四川、北京四地展开竞争,再到去年12月,上海保交所设计方案上报相关部门,一连几年尽管闹得热闹,但国内第一家保险交易所似乎仍处于“孕育期”。
这一次,终于有了一句准话:“在保监会的主导下,上海保交所已进入筹备阶段,预计未来短时间内,上海保交所将正式开业。”这意味着,保交所的问世正式进入倒计时。
上海设立保交所之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各方关注,主要是因为这是上海打造国际保险中心的一项战略内容,建成后将为保险业提供更加自由化、市场化的交易。在保交所平台上,财险、寿险、航运险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都可以挂牌交易。
保交所的建立将打通国内与国际保险市场,建立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连接,推动上海形成区域性再保险交易、定价中心。它同时也是一个与保险资产证券化紧密相连的场所,参与者不仅有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还有证券投资者、投行、财产理赔服务公司和风险管理顾问等机构。
落户浦东最可能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方获悉,上海保险交易所已获批无虑,最有可能成为又一家选址浦东的金融要素市场。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陆家嘴管委会主任王华就曾公开表示,陆家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和主战场。
此言不虚。数据显示,浦东陆家嘴就已集聚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持牌机构近800家,占了整个上海的三分之二,各类新兴金融机构3300多家,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330余家。当然,上交所、上期所、中金所等要素市场也都在这里。因此,目前陆家嘴已拥有国内最完善的金融生态体系,是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最活跃的金融集聚区。
随着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印发,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入新阶段。“金改40条”中有7处政策针对保险业,保险部分政策的核心内涵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综观“金改40条”,保险部分内容单列有4条:一条针对保险资金运用,一条针对航运保险,两条针对再保险市场发展和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建设,分别对应了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三大核心任务。
因此可以说,在“金改40条”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区金改的联动是最重要的特点。具体来说,上海自贸区将配合金融监管部门推动要素市场的集聚和发展,重点推动信托登记平台、上海保险交易所、上交所国际平台、外汇交易中心国际平台、期交所、黄金交易所和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项目落地,推动各类创新机构类型和重要试点项目的落户,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持续升温。
当然,上海建立保交所的设想,之所以得到监管部门的肯定,和上海保险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海保险业的规模日趋雄厚,在金融体系中的支柱作用不断强化。截至今年9月底,在沪保险总公司54家,比2010年末增加9家,其中外资保险总公司28家;再保险法人公司3家,在沪保险资产管理公司6家。在沪保险中介法人机构213家,比2010年末增加11家。功能性保险机构快速设立发展,总数已超过60家。今年前9个月,在沪保险机构保费收入为4311.21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2.64%;在沪保险业总资产2.41万亿元,占全国保险业总资产的20.8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徐文虎认为,从国际的视野来看,筹备建设保险交易所具有战略意义。“在全球保险市场上,中国要建立自己的话语权。由于保险交易所可以让交易成本明显下降,中国的保险产品和产品交易在定价上就能够拥有更大的主动权。”现阶段中国保险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方式的重要时期,而保险交易所的建立则将增强本土保险业的承保和分保能力,这对于国内的保险机构来说将是利好。
或采用会员制
之前有报道猜测保交所在成立后很可能将采用会员制,会员制是指只有会员才能参与交易所的交易。上海现有的交易所中绝大多数也都采用会员制,如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等。
不过,有评论认为,中国现有的会员制交易所的“会员制”仅仅是名义上的会员制,而上海保险交易所应当要以真正会员制为主导。这是因为真正的会员制交易所在交易制度与监管上存在着公司制度交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会员制交易所可以将交易所的所有权、控制权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交易所为做市商、经纪商等会员所有和控制,并为会员的利益而运作。此外,会员制交易所的非盈利性还决定了它只是一个单纯的交易中介,为买方和卖方的交易需求提供撮合的场所。所有交易的对象是会员之间,而不是会员与交易所,因此会员制交易所进行的交易所产生的风险及责任均由买卖双方自负。另外,会员制交易所对其成员进行纪律约束是被法律与法理所认可的一种法理手段,从保险业的现状出发,坚持真正的会员制更有利于保交所的日常运作和长期发展。
近日媒体获得的一份由中国保险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于去年年底撰写的中国保险交易所介绍资料基本证实了这一猜测,并表示保交所未来的主要收入将来自于会员缴纳的年费,同时还有所开展的几大平台及模块业务的各项服务收费。
根据资料内中国保险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对保交所进行的盈利预测,2016年保交所各项业务收入或将达到8000万元左右,到2020年或将超过2亿元,其中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可能成为收入的“大头”。
而考虑到先期的租金、系统建设、员工薪酬等成本,设计小组在资料中预计保交所将在2018年实现盈利。如仅考虑三大近期业务平台收入,则到2018年税前股本回报率或为1.8%左右,到2020年将提升至6%左右。如将资管、保单融资转让、互联网等中远期业务收入一并算入,则2018年税前股本回报率将为3.5%左右,到2020年则会超过13%。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保交所的成立对于发展再保险业务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保交所是一个保险交易平台,对于再保险业务来说有利于保单的交换,有些公司因为承接了超出自己业务的承保能力,或单一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用保交所这个平台,大家可以通过交易保单来化解风险。另外,通过寿险保单交易来盘活资产,也为保险业进一步发展也是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能够很好的分散某些保险业务中的风险。据悉,在美国保险服务出口中,再保险服务的占比超过了60%,在保险服务进口中的比重更是高达近90%,然而中国的再保险水平却相差甚远。
沪深赛跑“冲线”
保险交易所是关于保险交易的有形场所,成熟市场上的保险交易所是将保险风险转移到金融市场的金融交易平台,参与者不仅有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还有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财产理赔服务公司和风险管理顾问等机构。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交易所成功的核心在于有效的监管秩序和运行规则、高效的管理架构等。国内上海、北京、深圳、四川等地自2009年来陆续推出保交所筹备计划,如今上海走在了最前头。
对上海来说,深圳可谓“头号劲敌”。算起来,上海和深圳两地对保险交易所的青睐,在时间上几乎一致。2010年,上海就提出要筹备保险交易所。最初曝出的方案显示,筹备的保险交易所可能采取在有形场地进行交易的模式,交易原理或类似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将拥有登记、结算等功能,交易标的包括保监会审批的各类产品,交易范围面向全国。深圳则是在2011年提出了申请建立保险交易所。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成为了关键,这使得上海设立保险交易所的推进驶入了快车道。2013年10月底,上海保监局曾经召集了包括太保、平安、人保航运中心、太平人寿、大地保险、华泰资管、友邦和美亚等11家中外资险企举行闭门会议,就上海自贸试验区保险制度设计进行探讨。在会议上,多家保险公司高管提议,希望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能够拥有再保险中心,并进而成立保险交易所。
按照构想,上海保险交易所将囊括再保险以及人身保单的互相转让。比如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团体类人身保险,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重大再保险项目,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实现挂牌交易。长期寿险的保单持有人如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出保险,又不愿意向保险公司退保,可以通过保单转让平台向需要此项保单的人实行转让。运行成熟的保险交易所还可以产生衍生产品交易,如国际上通行的“灾害期货”、“巨灾期权”、“巨灾债券”等。
同样在2013年,深圳也没有闲着。2013年8月,深圳前海保险交易中心(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官网信息显示,“交易中心是一个以互联网金融为特征,集B2B、B2C及O2O为一体的创新型保险交易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据其官网信息,前海保险交易中心是经中国保监会认可、由深圳市政府批准、在前海现代服务合作区注册成立的一家金融创新型企业,是前海七大金融要素交易中心之一。
今年7月份,广东省政府下发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今年之前建立保险交易所。而深圳版保交所,将以前海保险交易中心为主体。
对于设立保交所,深圳官方一直都很重视和支持。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之前也曾经在采访中提到:“保险交易所一旦落地深圳,对深圳和前海的贡献会非常大。所以代表前海金融创新的功能性、标志性的平台,像保险交易中心、微众银行、股权交易中心,我们会优先安排进入前海蛇口自贸区。”
不过,就目前来看,此轮沪深赛跑接近终点冲线处,上海显然更得先机,但也并不排除两地一起获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