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宋双
2015年还没过完,但全年基金发行数量已经达到1243只,超过了2014年和2013年的总和,堪称极速扩容的一年。不过投资者或许已经发现,常常见诸报端的都是基金经理纷纷辞职,行业人才捉襟见肘,那么基金公司如何应对基金数量迅速增长的一年?难道真是一边猛发产品,一边人员不断流失?目前公募基金经理情况究竟如何?
新发基金今年已达1243只
从上半年的分级基金再到年底的保本基金,基金公司压抑已久的发行热情在2015年井喷,当然市场也很配合,投资者投资欲望一旦激活,久久都没有熄灭。
对比就能看出今年的疯狂。根据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统计,2014年成立基金556只(A、B、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2013年为583只;而2015年以来截至12月13日,新基金数量已达到1243只,轻松超过前两年总和。
久违的新基金“牛市”,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少特征。
第一,6月市场巨变,但当月成立基金数量最多,这或许也能表明市场情绪当时达到顶峰。6月一共成立基金245只,而A股行情恰好也在6月经历重大转折,因此数量虽然多,但有些规模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投资者已经心生退意,另一方面基金发行因已排上日程而并未改期。应该说,整个二季度都是今年基金发行最高峰,4月和5月分别成立109只和182只,整季成立新基金536只。一季度反倒是成立新基金数量最少的一季,1~3月分别成立45只、51只和70只,总计166只。尽管三季度行情不在,但基金公司发行热情并未明显减退,成立新基金270只。四季度新基金发行迎来单月最低点,10月份仅成立33只,不过11月又迅速反弹,成立170只。截至12月13日,四季度一共成立新基金265只。
第二,类型上看,混合型基金今年大爆发。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混合型数量达到835只,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达到508只,传统的股票型基金仅成立90只。这一方面是混合型基金对股票型基金的“替代”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在下半年市场震荡极不好把握的情形下,针对A股投资环境的调整。此外,今年货币基金虽不见爆发式增长,但发行平稳贯穿全年,可见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保本基金“牛市”也是年底发行市场焦点。相较而言,QDII基金还是一贯的平淡,今年只有9家基金公司发行QDII。
第三,基金公司产品数量差距拉大。虽然今年发行市场整体火爆,但发行最多的还是大型基金公司,发行数量超过30只的多达11家;全年发行呈个位数、甚至一只不发的也不是没有,而这些多数都是次新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目前鹏华稳居发行冠军,达到70只;此外天弘52只,易方达50只,广发45只,南方41只,博时40只,中欧33只,招商32只,富国32只,工银瑞信31只。这些基金公司基本都是颇具实力的大中型公司。次新基金公司中,前海开源引人瞩目地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33只;并且是以主动型权益类基金为主,偏股混合型基金12只,股票型基金5只。不过整体来看,发行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其发行的产品主要以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分级基金为主。例如天弘今年发行的基金中,有33只都是指数型。今年的发行大战,很多时候也是指数标的的抢夺大战。
第四,产品创新较少。今年公募基金最大的创新,或许就是定增基金的问世。除此之外,并无极具创新、震动行业的新产品。而公募定增基金从无到有,目前仍是非常小的一类。今年基金公司大多忙着跑马圈地,最多是扩建之前较为“小众”的产品线,如量化对冲、保本基金等。当然创新也分真创新和伪创新,做真正有价值、投资者也看得懂的产品才是王道。
今年基金经理净增188位
公募行业蓬勃发展是好事,但对于目前人才流失状况严峻的基金公司来说,是否有充足的人手来管理新老产品?
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一共新增了482位基金经理,但离职基金经理数量为294位,因此净增188位。净增基金经理人数最多的是中欧基金,一共新增9位。此外,富国、汇添富、华安、南方、嘉实、博时、国投瑞银、鹏华、上投摩根、融通、中邮创业、前海开源、天弘、中融和创金合信等基金公司净增基金经理均在5位以上。
当然不能简单的将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和净增的基金经理一一对应,但今年新发的基金中,基金经理“一对多”、“多对多”也是常态。
如上所述,今年成立了不少被动投资的基金产品,因此基金经理“一对多”不足为奇,最典型的莫过于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刘冬,其以一己之力管理旗下34只今年成立的指数型基金(A份额和C份额分开计算)。
目前还能实现“一对一”管理的基金已经非常少了。今年成立的基金中,权益类主动型基金实行“双基金经理”制、“三基金经理”制的不少,甚至还有“四基金经理”制。这些基金经理往往搭档合作管理一系列混合型基金,因而这些基金的同质化或许不可避免。
每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3只基金
整体来看,截至12月13日,106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一共1203位;同期基金数量为3890只,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3只基金。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初级的平均数,实际情况并不均衡,但看起来情况还不算糟。
有7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数量超过30位,最多的是嘉实,为39位;其次是华夏38位,富国37位,博时34位,鹏华32位,工银瑞信和南方均为31位。而有55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不足10位。
公募行业人才流失包括不少元老,截至12月13日,仅有18家基金公司还拥有10年以上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而按照Wind资讯分类统计,任期在4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就可以算作准“元老”了。按照“4年以上管理经验”的标准,目前旗下这类基金经理数量最多的是嘉实、工银瑞信、华夏、华安、建信、南方、富国、广发、银华和鹏华基金公司。而一批新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经理,任职经验还不到一年,如新沃、红土创新、永赢、上银、红塔红土和嘉合。
公募基金经理热衷“奔私”,那么谁最爱转公募呢?答案是券商,尽管数量非常有限。目前在任的1203位基金经理中,有38位来自券商。招商基金旗下4位基金经理来自第一创业证券,而浙商基金、中欧基金、金鹰基金、融通基金均有2位基金经理来自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