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明明是在饭店吃了顿饭,但POS机出来的签购单显示的却是“某某超市”;明明是在KTV唱歌,签购单上变成了加油站。不少消费者在刷卡消费时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实际上,刷卡商户与签购单或对账单商户名称不相符的“套码”问题,往往都是刷卡手续费分类“惹的祸”。
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某餐厅刷卡的月营业额为10万元,那么,正规商家则需要缴纳1250元的手续费,而如果购买了该代理商的POS机,那么手续费则变为500元,其中有120元还进了所谓代理商的口袋。
“套码行为”让商户和第三方机构获得了一笔“不义之财”,却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首先,一旦与商户发生纠纷,持卡人的资金得不到保障;其次,在餐饮行业刷卡消费往往能获得积分,但商家的“套码”让积分无法兑现;此外,如果是经过不法分子改装,消费者的信息也有可能遭到泄露。而对于发卡银行来说,则是损失了部分应得的刷卡手续费。
很多消费者在遇到违规“套码”的商家时,觉得自己钱财没有损失,通常都是不了了之。不过,银行人士也提醒消费者,一些出现频繁的较大额“超市购物”行为,会被信用卡中心认定为有套现嫌疑。虽然几率很小,但还是可能影响个人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