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严控险企资产配置 “降温”举牌热
险资举牌潮所引发的市场效应及行业争议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暗含着的成本收益错配和利差损等风险是被“诟病”的关键。
就在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并引起舆论沸腾的同时,监管的靴子已悄然临近。保监会近日发文指出,将对不符合相关流动性风险的险企做资产配置风险排查,并将对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和压力测试情况进行审慎性评估,并视情况采取监管措施。
事实上,关于险资举牌潮所引发的市场效应及行业争议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暗含着的成本收益错配和利差损等风险正是被“诟病”的关键。
险企需开展资产配置压力测试
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的频繁举牌一事已引起有关部门警惕。12月11日,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并剑指新形势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在上述文件中,保监会虽未明确指向近期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的操作,但重点强调的当前保险投资的成本收益错配风险、期限错配风险、流动性风险,均与举牌的资金来源有较大的相关性。“保险公司本身是经营风险的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配置对公司经营影响较大。”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但当前,一些保险公司的部分负债端业务呈现期限短、成本高的特征,如果这部分资金集中投资于股权、不动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易产生流动性风险。针对这一情况,《通知》针对重点保险公司,要求其进行规定情景下的资产配置压力测试,评估对资产收益率、现金流和偿付能力的影响。其中包括设定标准,划定需要提交压力测试报告的公司范围;规定压力测试报告的内容;加强审慎性评估和后续监管三个部分。
记者了解到,“压力测试报告”将包括对相关账户资产负债结构和比例的描述,以及公司制定的相关保险业务发展计划和资产配置计划;相关账户预期现金流、平均持有期、成本收益情况,以及缺口和比率情况等,同时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情况,设定资产配置压力测试情形,分析单因素变动情形下,对公司当期资产收益率、利润、净资产、净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相关产品数量占比等硬性指标外,监管部门还提出了针对股市涨跌和利率下行带来的市场性因素的预测。
就在保监会发布《通知》同日,一份《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结束征求意见。在这份向各寿险公司内部下发的文件提出,保险公司销售高现价产品的,应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若低于两者任一指标,应立即停止销售高现价产品。——这也被解读为对于保险产品端的严格把控。事实上,高现价保单与险资举牌的资金来源亦十分密切。
短期内“举牌热”或难降温
在险资频频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增持上市公司的当下,保监会“组合拳”被认为旨在为其“降温”。
那么,监管部门此次政策的出台,能否减速险资举牌?业内人士认为,在保费结构、成本考量等因素的叠加下,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依然很可能会成为险企的首选配置目标。而具备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投资背景、有机会获得大股东身份等,也成为保险公司难以割舍地产上市公司的原因。
不过,长远来看,严格监管终归会发生作用。即将正式实施的“偿二代”或成为重要转折点。记者了解到,已经筹备3年的“偿二代”目前正在过渡期,未来2年内有望正式实施。在偿二代体系下,保险公司投资股市对资本的占用将大大提高,比偿一代提高约3倍。“未来实施了偿二代之后,险企的股票投资也许不会像现在这么张扬。”有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而中小型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大的资本压力,将不得不在产品调整、资产配置和资本补充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功课。”
本报记者 吉雪娇
(责任编辑:邢晓宇)